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34期

【人間行腳】
活出生命的價值

 

生命旅程中,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成就。但要怎麼做,才能替自己及社會人群,創造真正的意義與價值呢?

 

曼努就讀美國史丹佛大學,是個非常優秀的學生,專攻生物工程學,大家都看好他繼續深造,成為一位學有專精的科學家。有一年,他跟研究團隊到印度考察時,發現很多學校或醫院買不起「昂貴」的顯微鏡,這讓他感到相當痛心,於是萌生「希望能替他們做些什麼」的念頭。後來,他經過多年設計修改,終於研發出輕薄耐用且價格便宜的「摺紙顯微鏡」。但曼努不以發表研究成果而滿足,更進一步把實驗室改造成小型工廠,並與慈善機構合作,生產出數萬個「摺紙顯微鏡」發送到一百多個國家,嘉惠偏遠地區或苦無經費的研究機構、學校、教師與孩童。

在印度,學生可以用此來觀察微生物,增進科學知識;在南美,因為方便攜帶,科學家可藉此進入亞馬遜森林做研究;在非洲,人們用它辨認寄生蟲,改善飲水與環境衛生。有朋友問曼努:「為什麼要做這件事?何不把時間花在追求更卓越的學術成就?」曼努回答:「學術成就很好,但如果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向上提升、健康生活,這樣不是更棒嗎?」

 

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開示:「我們來世間,要做一些對國家、社會、人群有益的事,做人才有價值!」人生在世,個人的成就固然很重要,也要珍惜得來不易的社會資源,將自己的專業和技能,貢獻給社會人群,做到己立立人、己達達人;只要是對眾人有幫助的事情,就盡心盡力去做。如同故事中的曼努,看見他人的需要,發揮智慧造福更多人,在積極為他人付出的同時,也閃耀出人性的良善光輝。

 

哲學家佛洛姆說:「人的一生總在追求『擁有』與追求『成為』之間擺盪。」當人生不斷追求「擁有」,目標常常是外在的物質;但追求的是「成為」,才能關注內在狀態的提升。當我們能努力成為一個「給予」的人,樂於付出、奉獻,相信不僅內心能因此感到充實、喜悅,也能更深刻地活出生命的價值。

 

關聖帝君在行天宮寶經《明聖經》中勸勉眾人:「以公善之心望世。」期許大家都能以無私利他的慈悲心、仁愛心,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,增添美好的良因善果,也為社會與世人帶來更多的平安幸福。
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