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33期

【聖心鐫詠】

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(卅一)

行陣極精嚴,一片赤忱昭日月;

天心常默相,平生大義炳春秋。

【語譯】 

關聖帝君統帥軍隊、行兵布陣極為精實嚴整,為匡扶漢室、拯救百姓的赤膽忠忱,與高懸天上的日月一同輝耀,永留青史;


關聖帝君的一片赤誠心意,也感通上天慈悲鑒納、暗中協助,更因終生堅守不事二君、不取非分的原則,秉持春秋正名分、辨是非的大義精神,所煥發的道德氣度,深受世人推崇。
 

【註釋】 


一 行陣:行兵布陣。《新語道基》:「師旅行陣,德仁為固,仗義而彊。」 精嚴:精練端嚴,此指 關聖帝君率領軍隊、指揮作戰的法度嚴謹確實。晉代虞喜《志林》:「昔魏人伐蜀,蜀人禦之,精嚴垂發。


二 赤忱:也作「赤誠」,極為真誠實在的心意。


三 天心:天帝之心。行天宮寶經《呂帝心經》:「天心即在人心見。

  默相:暗中幫助。清代杜臻〈黔南會燈錄序〉:「或從上諸老,其光明會當出世,故於常寂光中,默相天龍(禪師)以成盛舉。

  相:音ㄒㄧㄤ,幫助、輔佐。《易經泰卦象傳》:「天地交泰,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,以左右民。


四 炳:炳兼有秉持、彰顯二義,此處指 關聖帝君秉持春秋大義,而能煥發美好的德行。清代儲大文〈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范公神道碑〉:「福建總督范忠貞公抵虐刃、羈隘室,感慨殉義,光日月而炳春秋,世濟其美,襲休衍慶。

【賞析】 


本楹聯書體為隸書,氣勢恢宏,筆法端莊穩重、凝練厚實。

 

此係隔句對楹聯,上下聯首句分嵌「行」、「天」二字,點明「行天宮」。

 

本聯採用了「由行見志,交互對顯」的筆法,如上聯稱頌 關聖帝君的「武功」精嚴有序,因而能百戰不殆、穩固蜀漢江山,享有「勇而有義」、「萬人之敵」的讚譽,忠義之心與日月同光,更與《明聖經》「東戰西征,百戰而江山纔定」、「費盡赤膽忠心」相呼應;下聯則歎服 關聖帝君為民付出、至公無私,所以能上感天心佐助,順利撥亂反正、扶持善人,並服膺孔夫子所傳授的春秋大義,在曹操以財色名位誘惑、孫權以生死相逼時,能夠勇敢堅拒、臨危不敗,故能成就聖神的道果,與《明聖經》「春秋丈夫志」、「善者記錄加官爵」的經文相契合。

 

此一寫法,表面看似前為因、後為果,實際上是互為因果:由於 關聖帝君心懷忠義、嚴以律己,才能訓練出精實的軍隊、立下武功,彰顯出為國盡忠的赤忱;又因為 關聖帝君堅守春秋大義,所以能成就道德心香,讓上天有所感知,也感動世人追隨效法,進而讓 關聖帝君的聖德義行能宏揚遠播、悠久留傳。

楹聯撰書者介紹

余偉(1910~2011) 號退村,安徽桐城人。


幼年時向同鄉名士陳龍光習畫,並臨摹各家書法,嗜好丹青,能詩詞、工漢隸、善山水。1962年與黃君璧、葉公超、高逸鴻、傅狷夫等人創立「壬寅畫會」,影響臺灣戰後水墨畫發展甚鉅。畫作在歐、美、日、韓及國內展出百餘次。曾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長、文化大學教授等職。

楹聯小百科 首尾相承,迴旋呼應的「文義迴環」技法

「文義迴環」是指在寫作楹聯或詩詞時,以隱含的典故或物象承接,造成前呼後應的意義回文,給予讀者連綿不絕的感受。如本聯上聯次句的「日月」、「赤忱」,即分別推導出下聯首句的「天」、「心」,讚揚 關聖帝君的天心如日月一般照耀世間,時時導正倫常秩序、護佑生靈平安;下聯次句的「春秋」與上聯首句的「精嚴」,則是轉化了南宋胡安國《春秋傳》中的「《春秋》立義至精,詞極簡嚴而不贅也」,稱頌 關聖帝君力行春秋大義,自然做任何事都嚴正有方法,密契善德。如此上下聯頭尾應和、彼此繫連,形成義蘊綿延的效果,讓讀者閱讀時,也能感受到 關聖帝君聖德的無窮與遼闊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