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9期

【有情天地】

神祕的有機體 病毒

病毒是地球生命史的一部分,它們扮演的到底是什麼角色,
是個現在才慢慢開始解開的謎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瑪麗蓮‧盧辛克 《病毒完全圖鑑‧概論》

隨著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」(通稱「新冠肺炎」;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,COVID-19)自西元二○一九年底開始的全球大流行,人類又一次領教到「病毒」的可怕威力。然而病毒究竟是什麼?為何它們如此渺小,卻有主掌其他生物健康的能耐呢?

 

病毒是由核酸分子與蛋白質外殼所構成的有機體,當沒有宿主可寄生時,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;唯有感染宿主之後,才會在活細胞內自我複製。所以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生化結構,既不是生物,也不是非生物。科學家對於病毒的定義仍然持續更新,原因就是它們的多樣性,以及難以捉摸的出現方式。

 

在地球上,但凡有生命的地方,就會有病毒存在。可是病毒又僅能存在於活細胞中,所以病毒到底是如何出現的,一直是令科學家困惑的課題。由於病毒不能形成化石,也就無法研究其演化過程。如今科學家比較傾向於「共進化理論」,即病毒可能源自原始蛋白質和核酸複合物,與細胞同時出現於遠古地球,並且一直依賴活細胞而存續。

 

在人類歷史上,病毒肆虐的紀錄所在多有,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天花病毒。科學家在三千一百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「拉美西斯五世」之木乃伊上,便發現了天花膿包的痕跡,這是已知最早的天花病例。之後,一直到十世紀,在印度、中國、歐洲的古文獻裡都曾記載天花大流行的慘狀,因此而喪失生命者數以萬計。十一世紀初,宋朝的道士以「人痘法」預防天花,即將天花痘痂研磨成粉後,吹入受種者的鼻孔,或將痘痂製漿,抹在受種者剛刮傷的皮膚上,以引發輕症,使其產生免疫力。

 

此方法在十六世紀的明朝非常流行,輾轉傳至朝鮮、日本、土耳其、俄國及歐洲。一七九六年英國醫師愛德華‧金納(Edward Jenner)利用牛痘製作出天花疫苗,稍後普遍應用於歐洲各地,人類與天花病毒的抗爭終能扭轉局勢。甚至到了一九八○年,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在全球絕跡,成為截至目前為止,唯一被人類消滅的病毒。

 

然而,金納醫師只認為天花是一種疾病,並不知道病毒的存在。一八九二年,俄國生物學家德米特里伊凡諾夫斯基(Dmitri Ivanovsky)發現,感染了花葉病的菸草汁液,在經過細菌無法通過的陶瓷濾器之後,仍可以感染其他菸草,便推論汁液中含有一種毒素。六年後,荷蘭生物學家馬丁烏斯貝傑林克(Martinus Beijerinck)進一步將這種毒素命名為「濾過性病毒」,病毒的神祕面紗終於掀起了一角。到二十世紀,隨著科學家的奮力研究,各種病毒的傳播方式愈來愈清晰。一九三七年,第一部電子顯微鏡面世,至此,人類可以清楚觀察病毒的形態與樣貌,它們再也不是躲藏在疾病背後的黑手了。

病毒一二事

  1. 病毒雖然經常是病原體,但大部分病毒未必有害。因為病毒的生命週期必須完全仰賴宿主才能完成,若引發宿主生病,其實也不利於病毒。通常造成宿主嚴重疾病或致命,表示病毒和宿主處於初期相遇的狀態,兩者均未適應彼此。例如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水鳥,但水鳥並不會生病,不過當流感病毒移轉至家禽或人類身上,那麼就可能致命了。
     
  2. 除了病毒,另有「亞病毒因子」更類似非生物。其中知名的有:「朊(ㄖㄨㄢˇ)毒體」是僅由蛋白質構成的有機體,不含核酸,但可自我複製且具有感染性,牛腦海綿狀病變(狂牛病)即由其引發;「類病毒」是具有傳染性的核糖核酸病原體,比病毒還要微小,且無蛋白質外殼,柑橘的裂皮病即由其引發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