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26期

【問心生活】
修德惜福.勤儉致福

玉皇上帝慈心體察天下之人苦於劫,而不知脫劫者,非常的多。因此,於《洪慈救劫寶經》中開示脫劫十心,其中第七心「無起宴樂心」,勸誡世人不可耽溺於貪圖享受、好奢華、浪費五穀的不當心念,而是要心存感恩天地之造化,要知福、惜福、少欲知足,因為福祿用盡即是劫難。所謂「物極必反、樂極生悲」,當「宴樂」享盡後,必會導致身心五行失調,社會倫理失序,及資源過度浪費,大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而種下災劫的禍根。

 

古時候,人與大自然搏鬥,獵殺動物以圖溫飽;現代文明科學進步了,人類克服了大自然,大量飼養動物作為餐桌上的佳餚,畜牧排放的甲烷破壞了大氣層,汙染了水源,讓生存環境比以前更加險峻。許多人以為「宴樂」能帶來快樂,但大魚大肉會造下「殺」生之惡業;還有人將宴樂作為巧走捷徑的手段,以謀求不屬於自己的利益或地位,謂之「盜」;而宴樂的場合中,常常也少不了美色、美酒的誘惑,在酒、色的催化下,很容易犯下邪「淫」及酗「酒」之惡業;更有許多人在宴樂時,心存妄念、口說妄語。由此可知,在宴樂的場合,往往已經陷入了「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」的五毒之中,汙濁了原本清明的自性,迷失了心智,巧用心計不斷的追求財富利祿,想把財富留與子孫、後代,殊不知卻把後代子孫的資源提前消耗,道德盡失。

 

關聖帝君在《明聖經》開示:「好貨財、淫美色、殺人縱性,只顧爽心樂事,豈曉得後來報應。……如彩雲、琉璃、鮮花、明月。」富貴如浮雲,一下子就會消失。 玉皇上帝也在《消劫經》告訴我們消劫之方:「福可折,亦可錫。……福不在財多,財多不是福,福在子孫賢,子孫賢是福。行方便, 上蒼賜爾福無限,積陰功, 上天賜爾福無窮。……惜五穀, 上蒼自然添衣祿,知勤儉,勤儉之人天眷顧,祈福之方在此全。」這都是告訴世人,真正恆常不變的幸福快樂是來自道德福慧的增長,自重自律。

 

老子曰:「儉故能廣。」節儉是美德,儉能克制欲念,一個富足的社會必有勤儉的人民。佛家也告訴我們要持守「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酗酒」五戒,不耽溺宴樂狂歡,不貪圖物質享受。《明聖經》:「萬物悉含天地化,依時生長與人靈。汝能遵守惜萬物,福有攸歸禍不侵。」告訴我們要愛護生靈,珍惜資源,知足惜福再造福,用道德維護大自然,走進大自然療癒身心,享受體內的五行與大自然的五行和諧共振的饗宴,這才是真正留給後代最好的財富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