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3期

【守護健康】

遠離失語症


我們出生後,從不會講話,牙牙學語,慢慢變成會講話,我們學會了語言。然而,這種習得的能力,一旦因為某種原因失去了,讓人變得無法表達,或無法理解別人在說什麼,這就叫作「失語症」。

 

失語症原是一種「症狀」
 

有些人可能以為失語症就是一種疾病,然而,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:失語症一詞的原意,是一種「症狀」。 許多疾病,都可能造成失語症狀-

  • 短暫的失語症狀,可能的原因如癲癇發作、短暫的腦缺血等。
  • 突然發生失語症狀,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左側大腦中風了,因為我們的語言中樞就位於左側大腦。
  • 像是腦炎、頭部外傷等,如果傷及左腦,也會出現失語症狀。
  • 如果失語症狀在半年、一年或數年內逐漸加重,那麼納入考量的病因則包括了腦瘤或腦部退化。

失語症與失智症有關嗎?

依據目前的共識,只要任何一種認知功能受損的嚴重程度,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工作,就可以稱之為「失智症」。語言也是一種認知功能,如果失語症的嚴重程度,已經影響其日常生活或工作,就是進展成失智症。

失語症常見的表現為何?
 

罹患失語症後,有些病友想講話卻講不出來,這是「表達能力」方面的問題;有些病友說話流利,但是聽不懂別人說的話,這是「理解能力」降低的狀況。

 

有些病友則在語彙上容易出錯,例如想說「媳婦」卻說成「女兒」,把「血壓高」說成「血壓貴」;或者說不出東西的名稱,例如拿眼鏡給他看,問他這是什麼,他說不出「眼鏡」這個名詞,只會用手勢做動作,表示是戴在鼻梁上的,嘴上卻只會說「那個、那個」。

 

而有些病友的語言表達、理解力都還不錯,也能說出一般物品的名稱,不過,如果對他說一長串的句子,他卻只能記得一小段或幾個字。病友自己可能會辯稱是因為緊張的關係,家屬則可能認為他沒有認真聽別人講話,其實這類型的病友是腦部語言中樞的「暫存功能」出現障礙,才會導致上述的情形。

 

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對患者有何影響?
 

除了說話、閱讀、書寫等語言表達上的障礙外,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可能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失智症,所以,智力也會受到影響,而且失智會愈來愈嚴重。

 

在心理層面上,有些病友一開始有病識感,知道自己病了,可能會出現憂鬱症,到了失智嚴重時,可能會性情大變、行為異常,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,造成照顧者很大的負荷。

失語症是否有好發族群?發生機率高嗎?
 

如前文所述,許多疾病都會造成失語症,最常見的就是中風,左側大腦動脈阻塞通常會導致嚴重的失語症。

 

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的盛行率,則大概是萬分之一,這是推估的數字,不是實際流行病學的統計數字,而「阿茲海默症」在六十五歲以上的盛行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五以上,「帕金森氏症」在六十歲以上的盛行率也有百分之一,相較之下,其病例算是相對較少的。

 

至於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的病因,少數是基因突變,有些人有家族史,絕大部分則是偶發的。
 

如何診斷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?
 

如果是語言表達方面的失語症,比較容易早期發現,罹病初期的病友也會注意到自己講話愈來愈不順暢而主動就醫。

 

其他類型的失語症,常被當成聽力變差、記性不好等長輩常有的狀況,或是家人擔心長輩可能罹患失智症而前來就診,有經驗的醫師,才會警覺到是較罕見的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。

 

診斷時,常做的檢查包括了:認知功能評估(其中的語言及記憶力是必檢項目)、電腦斷層(CT)、磁振造影(MRI)、正子斷層造影(PET)、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(SPECT)等。

失語症需要復健或語言方面的治療嗎?
 

中風引起的失語症,在急性期就開始進行語言治療,可以逐漸恢復,雖然往往會留下後遺症,遣詞用字有時還是會出錯。

 

針對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,如果採用傳統療法,專注於改善病友受損的語言能力,老師和病友可能都會感到受挫,因此建議退而求其次,只求能夠溝通就好。失語症病友可以透過肢體動作、手勢或手語、溝通輔具等方式,替代受損的語言功能,進而達到溝通的目的;尤其是溝通輔具於失語症者的運用,最近十多年來逐漸受到重視。

 

是否有預防失語症的方法?
 

很多疾病都會造成失語症,預防這些疾病,也就能預防失語症,例如預防中風,就不會因為中風而導致失語症。

 

至於原發性漸進性失語症的預防,我們每天能夠做的,就是:

(一)注意安全,避免頭部受傷;(二)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例如飲食均衡、定期運動、不抽菸等;(三)最重要的一點就是-多動腦,主動積極地學習、思考,方能活化大腦神經,維持腦部的活躍與健康。

我們該如何和失語症病友相處呢?
  1. 說話時必須面對面,透過眼神接觸、臉部表情、肢體動作進行溝通。最好不要背對著病友講話。
  2. 說話速度放慢,語音清晰,若家屬能推測病友想說什麼,可直接講出幾個答案讓病友選擇。
  3. 最好避免用小孩的口吻來對話,例如車子就說「車子」,不必說「車車」。
  4. 說話內容要以實際生活中常遇到的、具體的人事物為主,避免較抽象的字眼。比方說剛剛有人來過,你想知道是誰,就問:「是張三來看你嗎?是李四來看你嗎?」若問:「是哪位親戚朋友來看你?」病友可能無法回答。
  5. 對於語言暫存功能不佳的病友,談論話題時,切勿東拉西扯。句子簡短,病友就能理解。

 

 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