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經故事

我們應景仰周公訂定禮樂制度以安定社會的精神,並推崇周公盡責守分輔佐武王、成王,絕無二心的忠義典範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忠義賢明的周公


周公,姓姬名旦,為周朝君主周武王的弟弟。商朝末年,周公輔佐武王,討伐暴君商紂王,滅了商朝後,周公建議武王,對於無辜的商朝遺民,採用「原地安置,留民生路」的寬厚仁政,封紂王的兒子為殷侯,並賑濟因戰爭而飽受飢餓的殷商子民。

 

後來武王因國政繁忙,積勞成疾而身染重病,心急如焚的周公,虔誠向祖先之靈祝禱,祈願以自身性命來代替武王。或許是周公的真誠感動了上天,第二日,武王竟痊癒了!周公對武王的君臣之義、兄弟之情,實在令人敬重與感佩。

 

而武王在駕崩前,本想將王位傳予周公,但周公堅辭不受,武王才傳位給兒子,也就是成王。

 

成王即位時年紀尚小,為穩定朝政,周公決定親自代理政務,夜以繼日處理公事,不敢懈怠,但武王的另外兩位弟弟管叔、蔡叔卻趁此時到處散布流言,說周公有野心,想篡奪王位。

 

周公知道後,立刻對大臣表明心志說:「我之所以承擔起輔政的重任,就是怕各方諸侯叛亂,使天下百姓不安,武王過世得早,成王又還年少,為了遵守武王託孤的遺命,穩固周朝政局,我才必須這麼做啊!」儘管如此,管叔、蔡叔仍然發動了叛亂,周公奉成王之命進行討伐,經過了三年才平定。

 

周公不但對成王忠心耿耿,為了周朝的未來發展,他也積極延攬人才,一聽到有賢能的人來訪,周公絕不願讓對方等待,就算正在沐浴,頭髮還濕淋淋的,也會立刻把頭髮束好出來接見;就算正在吃飯,也會趕緊吐出口中的食物,深怕錯過了和賢士交流、為國舉才的機會。

 

周公代理朝政七年,成王已長大成人,他便將政權還於成王,絲毫沒有任何眷戀。而為了敦厚人倫與社會風氣,周公制禮作樂、訂定宗法制度,以禮樂道德教化人心,奠定世人知禮、行禮的傳統文化,更啟發了儒家崇尚道德修養的人文精神。就連孔夫子也曾感嘆說:「久矣!吾不復夢見周公。」傳達對周公無限的思念與崇敬。

周公勤政愛民,主張減少刑罰、以德化民,使周朝政治清明,並制定重要的典章法則,讓後世能夠依循正確的方向前進;而成王與其子康王在位期間,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樂業,四十餘年不用刑罰,這都歸功於周公畢生忠貞不二、無私無我的付出,為太平盛世立下重要的根基。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我們做人做事,不覬覦非分的財色名位,應謹守分際,完成任務使命,而且把事情做好,不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讚美與肯定,所以即使遭遇毀謗或誤解,也要盡忠職守,為所當為,才能通過各種試煉,完成正確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