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倫經故事

岳恩主的忠貞愛國之心一片赤誠光明,能通達高懸天上、照耀人間的太陽,是萬世萬代為人臣子應效法的典範;岳恩主的敬親大孝之行,可作為感化天下人的品德風範,是千古以來教育子女善盡本分的準則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忠孝兩全的 岳恩主


岳恩主,名飛,字鵬舉,北宋末年相州湯陰人(今河南湯陰縣)。

 

岳恩主從小就孝順懂事,仁慈善良, 岳恩主的母親也常常教導孩子,身為男兒,應當心懷天下,報效國家;所以當少年時期的 岳恩主,在見到國家內憂外患、百姓流離失所時,雖想留在家鄉侍奉母親;但一思及母親對孩子從軍報國的期許,以及為了讓黎民百姓免於戰亂之苦, 岳恩主只好忍痛做出「移孝作忠」的決定,投身軍旅,為保護國家、百姓盡一己之力。

 

在與金兵對抗的過程中, 岳恩主接獲消息,家鄉被金兵占領,母親下落不明!心急如焚的 岳恩主,在軍務上依然兢兢業業,不敢有所鬆懈;但也沒有放棄持續尋找母親的下落;在多次尋訪後,才終於找到了日夜牽掛的母親,並將母親接到身邊照顧奉養。

 

雖然軍務繁重,但 岳恩主仍然每天親自侍奉母親飲食和湯藥;在母親休息的時候, 岳恩主絕不多說一句話、不多走一步路,就怕會發出聲響,影響母親靜養。

 

而當 岳恩主要領兵出征時,也必定會千叮嚀、萬交代,要家人用心奉養母親,絕不可輕忽怠慢。後來,母親不幸病逝, 岳恩主悲慟不已,便親手雕刻了母親的木像,日日敬奉,表達對母親永久的感恩與懷念。

 

孝順的 岳恩主,從未忘記母親的教誨,以及在他背後刺下的盡忠報國四個字,一生為國為民,忠心耿耿,率領岳家軍在前線作戰,幾乎攻無不克、戰無不勝,深受百姓的推崇與愛戴,並獲得皇帝宋高宗賜予「精忠岳飛」的旗幟;三十八歲那年, 岳恩主在朱仙鎮(今河南開封縣)以五百鐵騎大破金國十萬精兵,留下了「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」的威名。

 

而正當 岳恩主準備攻擊金兵最後的根據地時,當時的宰相秦檜,卻挑撥宋高宗對 岳恩主的信任,所以宋高宗連下了十二道金字牌,嚴令 岳恩主即刻班師回朝。眼見收復大好河山就只差這麼一步, 岳恩主痛心不已,但也只能無奈地趕回朝廷覆命。

 

後來, 岳恩主被秦檜以「莫須有」的罪名陷害,被賜死於風波亭。在行刑前, 岳恩主寫下「天日昭昭、天日昭昭」這八個字表明心跡,其後慷慨赴死。當時, 岳恩主年僅三十九歲。

 

多年以後,宋孝宗即位,感念 岳恩主的大忠大義,於是下令為 岳恩主平反罪名,並追封諡號為「武穆」;而 岳恩主的一片至孝、至忠、至誠之心,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無限的敬愛與推崇。

岳恩主孝順、體貼母親,從未辜負母親的教導,堅守「盡忠報國」的信念,是為「大孝」;為大宋朝廷和子民無私奉獻一生,以堅定卓絕的勇氣,努力實踐收復失土的理想,是為「大忠」。 岳恩主曾感嘆:「文臣不愛錢,武臣不惜死,天下當太平。」對於千百年後的今日社會,如此「忠孝兩全」的聖德、高潔端正的品格,正是後人應學習的典範!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我們來到這世間,無論是何種身分、處於何種立場,都有必須完成的責任與義務,應當守護良知良能,盡心盡力做好,勇於承擔任事,絕不偷懶卸責,這樣才能活出心安理得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