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1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空山新雨

寶經生法雨。

   -《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》

 

世人多讀聖神仙佛傳世的經典,因為其中字字句句所蘊涵的妙法義理,就如同雨水潤澤萬物、蕩滌大地的塵垢一般,能夠滋養身心、洗淨妄念、增長智慧。

 

雨是自然現象,但總在不同情境、不同場域,絲絲入扣地滲入我們的心田。有時候雨像揮灑熱情的汗水,在鬥志昂揚的片刻,鼓舞著我們向前邁進;有時候雨又像敲動琴鍵的音符,一點一滴地彈奏出我們內心深處的萬般感受。雨可以是大旱之後上蒼賜予的祝福,也可以是滂沱不止、四處漫溢的災患。它的變化牽動著人類的處境與情緒,或許是大自然中最富有喜怒哀樂各種意象的天氣狀態了。

從古至今,藉雨抒情、詠懷、敘志、論理的隻字片語可謂不計其數,而這些滑落在歌曲、詩詞之中的點滴雨水,也帶給讀者不同的心靈感受。且讓我們跟隨創作者的腳步,聆聽雨的各種旋律,一同來歌詠人生百態吧!

 

傾吐心聲之雨


雨啊,能否告訴她,我是如此愛她!
請太陽在她的心裡重新點燃愛苗,讓雨水滋潤她的心田,愛情將再次吐露芬芳……
(Rain won't you tell her that I love her so. Please ask the sun to set her heart aglow. Rain in her heart and let the love we knew start to grow…..)

      -約翰克勞德甘莫〈雨中旋律〉
       (Rhythm of the Rain)


這首膾炙人口的英文老歌,敘述一個失戀男子期待再續情緣的複雜心情,有悲傷、有失落,但在諸多難過的感受中,仍有那麼一點對未來的希望。雨水是主角傾訴心聲的對象,讓他釋放內在的憂愁;另一方面也給予了他重新站起來的動力,無論未來結果如何,雨水終能帶走一切,人生的下一段路程仍然要繼續。


雨水點滴在心頭,歌曲中有關戀愛的酸甜苦辣,讓天下有情男女都能同理感受,於是從西元一九六二年發表以來,廣泛流傳世界各地,甚至在臺灣也有國語的版本。一首詠情之歌可以讓無數人傳唱,雨真是最打動人心的媒介了。

曼妙自在之雨


空山新雨後,天氣晚來秋。

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。

隨意春芳歇,王孫自可留。

     -唐王維〈山居秋暝〉


王維晚年時隱居在輞川(今陝西藍田),過著恬淡閒適的日子。歷經過安史之亂、官場起伏的他,對於純樸安靜的山林生活,自是十分愜意爽快,所以大自然中各種清新的景色,不僅提供視覺上的享受,更讓心靈倍感愉悅舒暢。那種閱遍人事的了然不惑,可說是王維此刻的心情。

此詩運用山水畫的描寫方式,向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後天高雲淡、萬物空靈的情景:松間映照的皎潔月光、石間清澈的潺潺清泉,表現出山雨初停、一塵不染的環境;傍晚時分,洗完衣服歸來的婦女笑語聲,伴隨著漁船划過蓮葉而傳來的波動聲,又營造出猶如身在其中的臨場感。這一切外在意象都是王維內心世界的寫照,雨水洗滌了人間的浮華過往,如今只有遠離塵囂的潔淨和樸實,才是他真正想過的生活。

雨對王維來說,代表安然、自在與祥和,蘊涵了深刻的人生哲學,這是如何澄澈的一種心靈境界啊!

 

思鄉情切之雨


清明時節雨紛紛, 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
借問酒家何處有? 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
        -唐杜牧〈清明〉


清明是中華文化中極為重要的傳統節日,在這一天,後世子孫回鄉掃墓,對祖先獻上誠摯的敬意,同時家族親人也可以趁著春暖花開,團聚踏青。不過有時候,出外的遊子卻由於種種因素,無法及時在清明趕回家,於是思鄉之情便禁不住湧上心頭,若又碰上了小雨霏霏的天氣,那一抹憂鬱的感傷更是揮之不去。杜牧即是身在這樣的處境中,只好藉由寫詩來抒發感受。


其實,清明前後的東亞天候本就陰晴不定,只是旅人在外,不得返家的無奈,在雨的映照之下,更顯得寂寥冷清。雨在杜牧的眼中,是思鄉情緒的化身,那一點一滴灑落身上的雨水,彷彿訴說著綿綿不盡的想念,然而他卻受困於當下,難以即時到家,只能暫尋飲酒歇腳之處,聊以慰藉。這至情至性的表現,道盡無數異鄉人的心情,這首絕句便成為傳誦千古的佳作。

 

情深意重之雨

 

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

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
       -唐李商隱〈夜雨寄北〉

 

李商隱四十歲前後,留滯在巴蜀(今四川)任職。由於長年離家,而與長安親友相距甚遠,彼此只能透過書信往返,仍難解離情。在一個下雨的夜晚,李商隱不禁想起從前共處的時光,在感懷萬千之餘,寫下這首意韻綿長的詩篇,詩人誠摯重情的個性在此一覽無遺。 從表面上看,李商隱並未使用濃烈的字詞來表示自己的想念,卻透過「君問歸期」顯現對方殷切相見的期待,以及「何當共剪」來傳達本身對重逢的渴望。看似平淡的詩句,其中隱含了兩人之間深重的情意,既是夜雨的愁思,也是重溫往日情景的回憶。細膩而不造作的手法,撩動了無數人的心弦。

 

這場夜雨對李商隱而言,流瀉出人與人之間難得的情誼,可以跨越有形的空間距離,讓內心深處最單純的思念,也能化作縷縷長絲,持續維繫著、牽絆著我們的生命情緣。

瀟灑磊落之雨


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。

竹杖芒鞋輕勝馬,誰怕?一蓑煙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風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。

回首向來瀟灑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

       -宋蘇軾〈定風波‧沙湖道中遇雨〉


蘇軾被貶至黃州(今湖北黃岡)兩年多,有一天與三五好友到鄉間看田,未料歸途竟遇上大雨。由於攜帶雨具的隨從已先返回,一行人只好淋得透溼。蘇軾看到朋友都一付狼狽模樣,而他卻覺得輕鬆自在、毫無罣礙。不久暴雨停歇,蘇軾迎著微冷的春風,品味著人生況味,對他來說,在性命交關的烏臺詩案之後,這些陰晴風雨,其實皆無足掛齒了。

 

蘇軾是個天縱英才的文人,詩詞文賦、琴棋書畫均拿手,然而也正由於那傲視群倫的才氣,使他有著跌宕不羈的個性,如此特質的人在官場似乎注定了波折不斷。

 

這場雨,下在蘇軾歷經官場險境之後,他的才氣仍在,但傲氣卻轉換成一種曠達自適的豪氣,於是面對突來的暴雨,不慌不忙、不疾不徐,既然生死關頭都遇過了,這點風風雨雨又算得上什麼? 風雨只是一段過程,當然晴天也是。若能體悟宦海浮沈、榮華富貴皆是虛妄,人生自然可以瀟灑走一回,活出生命的價值。

 

雋永韻致之雨


昨夜雨疏風驟,濃睡不消殘酒,

試問捲簾人,卻道海棠依舊。

知否、知否?應是綠肥紅瘦。

     -宋李清照〈如夢令春晚〉


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詞人,她的作品在細膩柔美之餘,更有清新別緻的意趣。一場春季夜晚的驟雨,讓李清照在酣醉醒來之後,擔心著花落傷春,於是在委婉中帶著浪漫的情懷。短短數句,盡顯文學家的優雅才氣。

 

對李清照來說,風雨的來襲並不會打擾她的生活,唯獨掛懷的是花兒如何?詢問侍女,卻隨意回道依舊,殊不知詞人在意的是雨水是否打落了花兒。只見李清照獨具一格地寫下「應是綠肥紅瘦」,既是告知侍女,也是自我回答:所謂的海棠依舊,恐怕是綠葉多了、紅花少了吧!


雨引發了李清照護花之心,但真正體現出來的是文學藝術中的意象之美。人因為擁有鑑賞美的能力,而發展出各種藝術;生命因為有了藝術,我們的心靈才不會枯竭。雨就是注入文學創作的靈感泉源,讓優美的詞句帶給世人永恆的雅致情韻。


體悟人生之雨


少年聽雨歌樓上,紅燭昏羅帳。

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雲低,斷雁叫西風。

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

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。

            -宋蔣捷〈虞美人聽雨〉
 

同樣的雨,因為當事人的閱歷不同,而產生不同的心境變化:年少的時候,在歌樓上聽雨,陶醉在旖旎的浪漫氣氛中;到了中年,在異鄉的舟船上,聽著濛濛細雨聲,內心卻是蕭瑟而茫然;如今人已暮年,兩鬢白髮蒼蒼,獨自一人在僧廬之下,同樣聽著淅瀝雨聲,人生的悲歡離合總是無情,但一切都已不重要了,就任憑雨聲滴落到天明吧!

 

其實每個人自呱呱墜地開始,便展開一趟圓滿心性的學習之旅。這趟旅程並沒有一定的駐足之處,而是隨著年齡、學識、閱歷等不同的遭遇,逐步呈現不同的識見、器度與修養,以因應世間千變萬化的人與事。

 

蔣捷以深刻的自身感受,寫出對生命的體悟,雨象徵著心情的千轉百迴,是少年的歡欣、中年的惆悵、老年的了然於心,世事雖無常,也無需刻骨銘心地掛懷,若能圓滿安然地處世,其實才是人間真理。 千百年來,雨同樣下在大地,卻落在不同人的心田。而您對於這一場場滋潤世間的雨,又有什麼樣的領悟和感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