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0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綠生活 居家植栽

一番花信一番新,半屬東風半屬塵;

惟有此花開不厭,一年長占四時春。

           -明張新〈月季花〉

 

人類栽種植物的歷史甚久,但最初僅作為實用目的,無論是穀物、蔬菜、水果、樹木、竹子、棉麻……它們提供了食衣住行各項所需。等到文明發展至一定階段,人類開始進一步懂得欣賞植物的千姿百態,於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盆栽,而其中又以色彩明豔的花卉最受人矚目。

 

例如:張新便在這首詩中提到,各種植物皆依循時令開花,唯獨「月季」無論四季更迭,它想開花就開花,一點也不厭倦。而每當月季盛開,猶如帶來明媚的春光,此般嬌美的身影,總讓人為之陶醉不已。

月季因四時綻放,從唐朝開始便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,而寫下許多歌詠它的詩詞。除了張新以外,宋朝的蘇軾、蘇轍、蘇過(蘇軾之子)一家人,還以同韻分別作詩,讚譽月季經常開花,為人間帶來說不盡的美。兄弟、父子、叔姪能以詩歌相唱和,真是何等風雅。


由於月季有這種特性,而成為人類盆栽的首選。不只是古人,現代人也鍾情於它美麗的花朵,進一步創造出代表月季的花語:熱情、戀愛、浪漫、希望、感動……甚至不同顏色的月季花還有獨特的象徵意涵。 然而,讓人類如此迷戀的「月季」,究竟是何方神聖呢?

 

一場美麗的名稱誤會


提起月季一名,現代人可能覺得陌生,但如果說到它的「誤稱」-玫瑰,可能一切就恍然大悟了。


不過,為何是「誤稱」?原本在漢朝時,「玫瑰」是指一種有斑紋的紅色玉石,後來也用來稱呼一種薔薇屬的植物。此植物產於華北、東北、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,枝條柔弱且多密刺,每年僅於春末夏初開花,花多為紫紅色、白色;而月季不僅四季開花,花色也繁多,並且枝幹直立、刺較少。由此可知,兩者並非同一物種。


雖然月季和玫瑰的外形、花色有差別,事實上它們是「薔薇屬」的兄弟姊妹。薔薇屬是植物界中的一個大家庭,光是原生物種就將近兩百種,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,自人類發展園藝之始,便是主要的盆栽花卉,從東方的中國到西方的希臘、羅馬,各種古文明都有栽培薔薇屬植物的長久歷史。因此經過千百年以上的培育和雜交,如今已有上萬的人工品種。


有趣的是,古代中國對薔薇屬植物的分別較明確,所以中文有「薔薇」、「月季」、「玫瑰」等稱呼,各指不同物種;至於歐洲諸語言則將薔薇屬植物統稱為「rosa」(拉丁文、西班牙文等)、「rose」(法文、英文等)或其他近似的拼寫。所以當西方的「rosa」、「rose」對譯中文時,或許是覺得「玫瑰」一名似乎比較好聽,便無論它原始中文名稱是什麼,一概就以「玫瑰」相稱。


據現代植物學家研究,今日數以萬計的薔薇屬花卉品種,其實基因大多與原產於中國的「月季」有關,而非植物學上定義為「玫瑰」的物種。然而,無論它們稱作什麼,由於花形多變、花色多樣,集美豔、嬌柔、香氣、浪漫於一身,便澈澈底底征服了全人類,成為世間男女心目中真正的花王。

適度適時「關愛」植物


月季可說是園藝中最常見的盆栽,但想要讓它長得好、常開花,倒不是澆澆水即可。


首先,適度的修剪可使月季生長旺盛,並維持漂亮的外形,尤其是開過花的枝條、枯老枝、蔓生枝、病枝等,盡量修剪掉,能使養分集中,葉茂花大。必須注意的是切口必須平整,且與枝條呈四十五度角,而修剪的枝條仍應保留一半長度。


其次,月季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,每天至少應有六小時以上的日照,最適宜的氣溫是攝氏十五度至廿五度,此時節若見盆土乾燥即可澆水;而逢夏季高溫,則透過噴灑水霧的方式來降低溫度,但仍不適宜天天澆水。


事實上,不只是月季,「澆水多寡」可說是所有盆栽植物能否長得好的關鍵,一般來說,「土乾再澆透」是簡單拿捏的大原則。所謂「澆透」就是盆器底部有水流出,「土乾」則依據不同種植物的耐旱程度而調整澆水的頻率。


第一類是需要水分的植物,例如:蕨類、常春藤、萬年青及大多數的草本植物,只要土壤表面乾燥即可澆水,一週澆透兩次以上。


第二類是大多數的木本植物,適合一般溼度,例如:月季、楓香等,當目測土壤表層乾燥,此時以竹筷插入土中,若筷子未溼,即可澆透。通常三到五天一次,陰雨天則延長至十天一次。


第三類是耐旱的厚葉植物、多肉植物,例如:虎尾蘭、龍舌蘭、石蓮、仙人掌等,通常兩週至一個月澆透一次即可。


除了植物因屬性不同,而有不同的澆水頻率,若氣溫高、日照長、通風好、溼度低、盆器小,凡其中任何一種狀況,都需要適度增加澆水次數。另澆水時間點也非常重要,通常早上十點以前最佳,此時葉片氣孔會打開,澆水有助於植物補充蒸發掉的水分;而正午最不適合,此時蒸發作用旺盛,熱氣從土裡往上冒,反而更容易熱昏植物。


適時、適量、恰如其分地澆水,這是我們對盆栽所付出的愛與關懷,過多過少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。若是太多,植物會因「溺愛」而亡;反之,缺水的植物也會因「缺愛」而枯萎。真是不可不慎啊!

選擇適合自己的盆栽


栽培植物,既可以怡情養性,還能讓空氣清新、減少有害物質,而美麗的花卉提供了視覺上的饗宴、嗅覺上的芬芳;我們照顧植物成長、繁盛,植物也照顧我們的身心靈,一起創造出人與植物共享的舒活空間。不過,想要栽種什麼樣的植物,卻因天時、地利、人和而有不同的選擇。


先說天時,即氣候的差異。臺灣南北分屬熱帶、亞熱帶氣候,若盆栽放在戶外,就不得不考慮氣候的影響。尤其是北部及東北部,冬季時潮溼、寒冷、東北季風強勁,喜歡日照的植物,如波斯菊、百合、鬱金香、水仙、雞冠花、九重葛、三色菫、矮牽牛等就不容易長得好。反之,有些植物不需太多陽光,像黃金葛、萬年青、非洲菫等,若長期放在室外曝晒,容易灼傷、枯萎;此類耐陰植物,比較適合放在室內。另外,風的大小也是室外盆栽必須考量的因素,松柏類、澳洲茶樹、楓香等木本植物則比較耐風吹。


現代人由於受限於居住空間,未必有陽臺或庭院能放置盆栽,於是在室內養植物就必須考慮地利,即環境條件。現代建築多為封閉式或半封閉式,尤其是辦公室,可選擇能吸收有害氣體的植物,即天然的空氣淨化器,譬如常春藤、黃金葛、虎尾蘭等,其中常春藤更號稱是吸收甲醛的冠軍,據科學家測量,只要在十平方公尺(約三坪)面積的房間放上二至三盆的常春藤,便能吸收絕大部分的有毒物質及懸浮微粒。


除了氣候、環境因素,其實種植者本身的個性、習慣也是選擇盆栽的最終考量,此即人和。因為植物也有生命,雖然它不能像貓、狗等寵物和飼主互動,但植物的成長與變化卻一樣會牽動、療癒種植者的情緒。如果需要創意,可以種植容易開花的植物,透過花朵的千嬌百媚,不僅領略到自然之美,同時帶給我們生命的靈動、激發想像力。生活較隨性的人,則可養上一盆耐陰的多肉植物,不需時時澆水、日日掛懷,只要沒拋之腦後,及時提供盆栽所需的養分、水分,同樣能體會生命的神奇。至於單純的觀葉植物,雖然少了些奼紫嫣紅的變化,但對於容易焦躁的人而言具有相對的安定作用,甚至有些香草,如薄荷、羅勒等,還能散發芬芳的氣息,聞之讓人心曠神怡。


其實,植物和人類之間的互動影響,說也說不完,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植物約有四十五萬個物種,雖然不是每一種植物都能作為盆栽,但就算是其中百分之一,都能讓您我的生活更多姿多彩,光是月季對人類文化的影響,便可知其一二。


想想看,您目前家中是否已有盆栽?若有,請好好培育它,和植物一起品味生命的律動;若還無,那麼不妨試試看,未來您會看見一片綠意盎然的天地,人生將更加豐富而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