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0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植癒力 園藝療癒

草木果花休折採,嚴冬零落發陽春。

萬物悉含天地化,依時生長與人靈。

汝能遵守惜萬物,福有攸歸禍不侵。

        -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

 

植物,具有靈性,也充滿了生命力,和人類同樣是天地造化所生成的,我們應好好愛惜它們,因此前言這段經文教示世人:「請勿任意攀折摘取百草、樹木、果實及花卉,讓它們順應時節繁衍生長,寒冷的冬季時它們會枯萎凋零,但溫暖的春天一到,就會再度萌發無窮生機。宇宙中一切生物隨著天地造化的生成之道,依四時節奏而成長,與人一樣具有靈性。如果我們能信受奉行 關聖帝君的聖訓,好好愛惜萬物,如此一來,福氣自會降臨,禍患也能免除。」

我們愛惜植物,那麼植物也能照顧我們,例如近年來備受重視的「園藝輔助治療」,顧名思義,就是借助園藝發揮植物的療癒力,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,不僅適用於失智長輩、早療兒童等,一般人在從事園藝的時候,也會自然而然地湧現幸福感-親手栽培花草樹木,並且親眼見證種子發芽、小樹成長、花朵漸開的過程,著實教人打從心底感到快樂。

 

植物與人的美好連結

什麼是「園藝輔助治療」呢?在行天宮問心書院數位講座〈遇見園藝治療-植物啟動生命力〉中,園藝治療師黃盛璘老師指出:園藝輔助治療就像是植物與人之間的橋梁,能使兩者之間產生適當的連結,透過課程設計或療程安排,讓有需要的人接觸、瞭解並喜歡上適合他的植物,進而願意照顧植物,從照顧的過程中獲得滿滿的喜悅。

 

黃盛璘老師接著表示,運用植物本身的生命力,以及植物帶給人們的五感刺激,包括了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與觸覺,往往能夠觸動人的內心世界,啟動人自身的生命力,藉以改善身、心、靈的狀態,甚至走出生命的困頓。所以,花花草草並非只是課程或療程的素材,它們也有生命,其實是我們的朋友、夥伴;而園藝治療師的主要工作,就是創造兩個生命體互動交流的機會,建立植物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。
 


「園藝輔助治療」發展簡史

時間 概述
古代文明 自古以來,許多國家和民族都認為,特定的自然環境有益於身心健康。古埃及、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醫師,會讓病人在花園中散步,接觸陽光、新鮮空氣和花草樹木,藉以穩定情緒。
十八世紀 英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美國等國家的一些醫師,開始嘗試讓精神病患從事園藝或農場工作,作為改善病情的一種方式。
十九世紀初 美國費城醫學教授班傑明‧羅許(Benjamin Rush)將園藝運用在專業的醫學臨床上,也為心理治療打開了一扇走出戶外的門。
二十世紀
前半葉
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,面對大量的傷兵,美國政府大力地將園藝應用在肢體障礙者身上,拓展了適用的領域。
一九五○至
七○年代
越戰時期,園藝在醫療上的運用達到高峰,造福許多身心受創、無法重新適應社會的退伍軍人。
一九七三年 「美國園藝輔助治療協會」成立,因應社會需求,進行教育與推廣;加拿大、英國、德國、日本、韓國等世界各國也陸續成立相關組織,蓬勃發展至今。
二○○四年 園藝輔助治療引入臺灣。
二○一三年 「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」成立。

親植課,也是生命教育課

園藝輔助治療除了對身體復健、精神安撫有所助益外,還具有「生命教育」的意義-和繪畫、音樂、舞蹈等其他輔助療法最大的不同之處,在於產生療癒效果的植物是「生命體」,有其生命週期,需要細心、耐心地予以照料。


在照顧花草樹木的過程中,人會一直感知到生命的變化:發芽、生長、發新葉、含苞、花開、花萎、結果、葉落,來年又發芽、生長……循環不已,生生不息,從而對生命有了更真實、深刻的體悟,能以坦然的態度面對病痛或心理障礙,甚至積極地擁抱生命。


另一方面,當人們察覺到眼前的「生命體」需要自己來照顧、呵護時,「被需要的感覺」便能夠增進對自我生命的肯定,變得更加勇敢、堅強。
 

親近植物 獲益良多

能力等,設計適切而有系統的課程或療程,讓參與者得到多方面的益處,促進身心靈的整體健康:


體能方面

替植栽換盆、澆水、修剪枝葉,不時舉手、伸展、蹲下等動作,可訓練手腳大小肌肉、手眼協調及平衡力。


認知方面

參與者會不自覺地專注於園藝活動,可提升專注力;栽種過程中的細節,也可能觸動參與者的記憶,讓他們回想起往事,增加腦部活動量。


情緒方面

蒔花弄草可強化參與者的自信心,而且賞心悅目的花園景觀,也能帶來愉快的情緒,紓解生活壓力。 創意方面 園藝布置、盆景擺設、插花藝術等,能讓參與者自由發揮創意,獲得滿足感及成就感。


人際方面

園藝輔助治療常以團體活動的方式進行,讓參與者有合作、對話的機會,可以討論栽種心得,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,甚至互相傾吐心事。


適合「園藝輔助治療」的植物

植物特性

  • 生命力強,容易栽種。
  • 能激發「五感刺激」。
  • 能連結到與「文化、民俗、節慶」相關的生活經驗。
     

西方植物
薰衣草、薄荷、鼠尾草、荷蘭芹、細香蔥、檸檬香蜂草、羅勒、香葉天竺葵、百里香、麥稈菊、星辰花、小飛燕草、滿天星、玫瑰、三色菫、錢幣草、黑種草、繡球花等。

 

臺灣植物
艾草、薄荷、魚腥草、左手香、蘆薈、紫蘇、
薑黃、石蓮花、地瓜葉、蔥薑蒜等

感受植物的能量

園藝輔助治療能引導參與者感受植物的能量,開發人的五種主要感官:


視覺

各種顏色、形狀的花葉,都具有觀賞價值。暖色如紅色、黃色、橙色等,較為鮮豔奪目,教人精神振奮;冷色如藍色、紫色等,雖然較為深沉,還是能帶給參與者視覺上的享受。混合栽種「時花」(應季節而開放的花)和「多年生花卉」(花期超過兩年的花),可保持庭園色彩繽紛;花朵種類隨季節變換,則能時常為花園換上新裝。


聽覺

風吹樹葉發出的窸窣聲、樹林中的鳥叫蟲鳴等,都能產生聽覺刺激,使人覺察到大自然充滿奧祕。樹木、籬笆、灌木叢則可以阻隔噪音,形成寧靜空間。 嗅覺 好的氣味令人身心舒暢,許多植物都有香味,有些適合遠遠地聞嗅,有些要近距離才聞得到,有些則須輕揉葉子才會散發清香。不同香味產生不同的嗅覺刺激,例如薰衣草使人心曠神怡、天竺葵使人心神鬆弛、鼠尾草則能使人心情平和等。


味覺

可在園地一角開闢「味道專區」,栽種蔬菜、水果等食材,尤其是大家熟悉的蔬菜,會讓人馬上聯想到美味佳餚,例如韭菜是水餃常用的內餡、白蘿蔔可做成菜頭粿等,因此容易引起栽種動機,而且蔬菜生長季較短,通常一季之內即可歡喜採收;再者,若能隨手採摘親手栽種的水果,與親朋好友一起大快朵頤,更能提升栽種者內在的自我價值感。


觸覺

各種植物的不同部位-種子、樹葉、樹皮、花朵、果實等,都有不一樣的質地,諸如平滑、粗糙、堅實、薄脆、毛絨絨等,參與者適當地觸摸,不僅能瞭解它們的多樣性,也能接收到花草樹木傳遞給我們的正能量。


除了園藝輔助治療的參與者外,一般人也能運用五感從事園藝,或是選擇適合的居家植栽,用心呵護花草樹木成長茁壯,讓植物滋養我們的身心靈,一起徜徉在豐富奧妙的綠世界!

 

室內的園藝─花草手工藝

當碰到雨天或冬天太冷,不太適合走出戶外或栽種植物時,就是推出手工藝課程的時機了。手工藝仍須帶有植物的元素,例如:端午節的香包,可放進「艾絨」(以晒乾的艾草製成,柔軟如絨的纖維),辟邪保平安;耶誕節的雪人娃娃,可塞進薰衣草,不但有過節氣氛,薰衣草味道更能放鬆助眠。多數香草雖然不好種,但仍可運用乾品帶出來的特殊迷人香氣,製作花草茶包來泡個茶。


在一步一步的操作過程中,能充分運用手部觸覺;觀察植物的顏色,則帶來視覺的刺激;再加上近距離聞嗅植物香氣,又用植物泡茶、細細品味,不僅打開了感官,也洋溢著幸福氛圍。資料來源:黃盛璘、黃盛瑩、蔡祐庭《綠生活療癒手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