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8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湖 大地的美麗眼眸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湖,是指由地表窪地蓄水而成,具有一定的蓄水量,且不與海洋發生直接聯繫的水體,亦稱作「潭」、「池」、「塘」、「措」等。
 

湖的多元風貌


按照成因,湖可分為許多類型,例如:因斷層等地質構造而形成的「構造湖」,在火山口積水的「火口湖」,冰河侵蝕作用造就的「冰蝕湖」,乾燥地區受風吹蝕而成的「風蝕湖」,土石堵塞河道造成的「堰塞湖」等;以上均屬自然湖,也有人為力量建造的「人工湖」(包含水庫)


依據湖與河流的關係,又可分為:位於陸地內部、沒有河流與海洋通連的「內陸湖」,以及湖水與河流相通、最終匯入海洋的「外流湖」。 根據含鹽度,則可將湖分成:鹽度小於千分之零點五的「淡水湖」,鹽度介於千分之零點五至三十五的「鹹水湖」,鹽度大於千分之三十五的「鹽湖」。


全世界的湖泊超過一億座,其中面積最大的湖、內陸湖及鹹水湖均為「裡海」(位於歐洲和亞洲之間);面積最大的淡水湖為「蘇必略湖」(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之間);最高的湖為「納木措」(位於西藏);最深的湖為「貝加爾湖」(位於俄羅斯)

臺灣約有七十多座重要湖泊,其中位於臺中市的「德基水庫」是面積最大也最深的湖;位於南投縣的「日月潭」原為天然湖,後經人為開發,目前為面積最大的半天然淡水湖兼水庫;「翠池」位於雪山山脈,雪霸國家公園內,地屬苗栗縣,是全臺最高的高山湖泊。

梭羅與華爾登湖


亨利大衛梭羅,十九世紀美國極負盛名的作家,也是哲學家與自然主義者,認為人應擺脫欲望與物質的羈絆,傾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,過著精神富足、親近自然的簡樸生活。


西元一八四五年,二十八歲的梭羅在華爾登湖畔的森林中,自建一間小木屋,親身實踐他倡導的生活方式,自耕自食,歷時兩年兩個月,並將這段經歷寫成《湖濱散記》(或譯《華爾登湖》)一書,公認為現代自然隨筆的經典之作,時至今日,仍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非虛構作品之一。


梭羅在《湖濱散記》中寫道:「我前往森林,是因為我希望過自由而無拘束的生活,是為了彰顯人生的基本需要,看看我是否能學到生活要教給我的東西,而不要等到我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活過。」華爾登湖畔的林中小徑旁,豎立著書寫這段名言的木板,由此可見美國人對梭羅的重視與崇敬。

華爾登湖的景色算是低調謙和,非常美麗,但稱不上壯觀宏偉,不常來或是不住在湖邊的人,就不容易領會它的魅力……華爾登湖是完美的森林之鏡……或許,再也沒有什麼比一座躺臥在大地上的湖泊更美麗、更純淨、同時又更浩瀚的了。那是天上之水!不需要圍籬……它是石頭打不破的鏡子,鏡面的水銀永遠不會耗損,大自然也會不斷地修復鏡面上的鍍金,暴雨、灰塵都無法讓鏡面暗沉,明鏡始終如新……任何吹到湖面上的氣息,都不會滯留,反而是湖將自己的氣息吹入空中,化成雲朵,飄浮在湖上的高空中,然後又映照到湖面,重返湖的懷抱……這湖水像林間隱士一樣,長年過著簡樸矜持的生活,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妙的純淨。

─節錄自亨利大衛梭羅《湖濱散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