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7期

【名著導讀】

綻放的生命之花

在歷史的長河裡,有些東西一時光彩奪目,卻終將隨時間而黯淡,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;有些東西雖然一時沉寂,卻能在時間的考驗與琢磨之下,淬鍊出更加璀璨的光輝。美國詩人艾蜜莉‧狄金生及其筆下的動人詩句,正是屬於後者。

平淡卻不凡的一生


艾蜜莉狄金生(西元一八三○~一八八六)出生在美國麻州中部一個名叫安默斯頓的小鎮,在完成學業後,她便視寫詩為天職,除了操持家務,其餘時間就是專注在詩文創作。雖然許多人都看出她的才華,但她的詩作顯然不符合當時重視音韻、格律的傳統,被認為「不合常規」,因此幾乎不曾被正式出版。

狄金生不以為忤,對創作仍充滿熱情。就像一艘在汪洋中孤行的扁舟,朝著自己的方向航行而去。她總是一襲白素衣袍,獨自坐在內宅溫室的角落,寫下一篇又一篇美麗的詩句,時常寫到渾然忘我。不求發表,不求成名,就像一個創作的苦行僧,只求在詩中自我昇華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。直到停筆的那一刻,她已寫下近一千八百首詩作。狄金生過世後,親友整理龐大的遺稿,並相繼出版,狄金生的詩作才逐漸受到重視。

永恆不滅的詩心


狄金生所留下來的詩篇,幾乎都是二十句以內的短詩,文字淺白而精簡,不刻意雕琢文字,也不拘泥於格律、韻腳,常以片段、不連續的方式,將各種意象拼貼在一起。這樣的詩句在保守的十九世紀,可說是特立獨行的存在,而這也是狄金生被公認為現代詩先驅的原因。

信手捻來的詩句,看似樸實無華,卻有著飽滿豐富的情感,精確道出有關生命、心靈、世界、自然、永恆、信仰的深刻思考。另外,狄金生本人非常擅長園藝,醉心於花草的她,經常在詩中提到雛菊、龍膽、茉莉、梔子花等花卉植物,並一一賦予特殊意義,值得細讀推敲。 直到今日,狄金生已與大詩人惠特曼齊名。不同的是,惠特曼在世時已聲名遠播,詩作廣為人知;而狄金生一生默默無聞,一直要到廿世紀中葉,人們才發現她的重要性,並理解她的詩作早已超前其生長的時代,至今仍有巨大的影響力。

有些人深怕詩意艱澀、難以捉摸而不敢讀詩;有些人想接觸詩,但不知該從哪讀起。其實,狄金生的短詩風格就非常適合初學入門。位於安默斯頓的「狄金生博物館」提供一些不錯的建議,整理節錄如下:

一、保持開放的態度,讓詩中的一字一句流入心靈。

二、重複讀,慢慢讀,切莫求快,匆匆瀏覽翻過。

三、大聲朗誦,從音韻中體會詩句中蘊含的美感。

四、推敲字面下詩人未曾明說的部分,那往往才是詩意的核心。

一隻鳥兒來到小徑-艾蜜莉狄金生

一隻鳥兒來到小徑-
牠不知道我看見了-
把蚯蚓咬成兩半, 然後吞下肚,

而後牠飲下一滴露水,
從鄰近的一株小草-
而後牠跳躍到牆邊,
讓甲蟲通行-

牠用敏捷的雙眼,向四周倉促張望-

就像受到驚嚇的珠子,我想- 牠搖動毛茸茸的頭。

如臨險境,小心翼翼,

我施予牠一點麵包屑,

牠卻張開翅膀, 輕輕划向回家的路-

勝過划槳劃開海洋,

銀光裡不見縫隙-

或像蝴蝶,離開正午的堤岸,

飛躍,不濺水花的泅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