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7期

【有情天地】

亙古的霜雪

自開闢已來,冰雪所聚,積而為凌,春夏不解,
凝沍汙漫,與雲連屬,仰之皚然,莫睹其際。

      —唐慧立法師、彥悰法師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二》

西元六三○年(唐太宗貞觀四年),西行求法的玄奘師徒來到「跋祿迦國」(約今新疆阿克蘇),留宿一晚後繼續往西北走,途中看見天山一側山麓有霜雪積聚成尖銳的積冰,終年不化,其中夾雜著石塊泥沙,浩浩蕩蕩從山峰蔓延而下,彷彿和山頂的白雲連成一氣,那無邊無際的壯麗景象,不禁讓一行人讚歎不已。


這段文字出自於玄奘法師徒弟的記載,從山頂延伸下來的積冰即是冰河,足證人類很早便知道它。然而由於冰河都出現在高海拔及高緯度地區,人類想接近,就必須克服體能限制並增強裝備,因此直到十九世紀才開始進行研究。


顧名思義,冰河表面看起來是一巨大的積冰,但實際上它是緩慢流動的固體。在終年酷寒的高山及南北極區,多年未融的積雪層層堆疊,壓實成冰,經由重力作用,便沿著斜坡向下滑動,於是就形成了冰河。冰河覆蓋了陸地約百分之十一的面積,占地球淡水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九,對於氣候、地形的影響都非常深遠。


根據地理學家的分析研究,冰河分成兩大類型:一是「山岳冰河」,形成於高海拔地區,呈舌狀從山峰延伸而下,依重力作用向低海拔地區流動,融解後就成為河川的上游;二是「大陸冰河」,形成於高緯度的格陵蘭與南極洲,呈盾形覆蓋地表,通常又稱「冰蓋」,由於長年低溫而不斷堆積冰雪,往往厚度可達數千公尺,並能以其厚度將大多數的高山埋在冰下,持續磨蝕地表。


地球是一顆富含水分的星球,隨著溫度高低的變化,冰河的面積也時大時小。在漫長將近四十六億年地球自然史中,冰河曾經大範圍覆蓋地表,甚至廣達整個大陸,乃至整個地球,此即冰河時期。

科學家推論,約七億五千萬年前至五億八千萬年前,冰河覆蓋了全地球,包含赤道地區,以至於所有的海洋都被凍結了,地球變成白色世界,而被稱作「雪球地球」。當雪球地球融化後,生物出現了爆發性的蓬勃演化,生命型態愈來愈多樣化、複雜化。


此後,冰河時期仍反覆出現,最近一次是始於二百五十八萬年前的「第四紀冰河時期」,大約同時人類祖先出現。可知冰河時期的低溫,卻能為各種生物帶來演化的契機,生命驚奇之處即在於此。

在冰河時期中,並非一直處於極低溫的狀態,有時亦會回暖。於是科學家便以大陸冰河的變化,而又將整段冰河時期分成:大陸冰河向赤道大幅延伸的「冰期」,以及大陸冰河大幅消融退縮的「間冰期」。

目前地球雖有暖化現象,但南北兩極仍有大範圍冰蓋存在,因此是處於間冰期,約始於一萬二千年前至一萬年前,此時正是人類文明的醞釀階段。至於以後會不會有另一次冰期,或因持續暖化而冰河時期完整結束,科學的推論眾說紛紜。不過就地球溫度的變化來說,人類文明的發展絕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。

冰河一二事

一、冰河流動的速度,從日平均數公分到數十公尺不等,有時單憑肉眼觀察,並不會發覺冰河在移動。全球流動最快的冰河為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河,西元一九九九年的紀錄是每天三十五公尺,時至今日,移動速度正在加快中。

二、在第四紀冰河時期的最後一次冰期,約十一萬年前至一萬二千年前,臺灣的高山有山岳冰河。雪山、南湖大山、合歡山、玉山曾發現冰河遺跡,如「冰斗」,即山岳冰河的源頭,山頂成削立之尖峰,中間低陷呈馬蹄形或圓弧形,狀似盆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