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7期

【字裡行間】

天上星宿 羅列如棋
 

天上的星星,為何,像人群一般地擁擠呢?
地上的人們,為何,又像星星一樣地疏遠?

                -羅青哲〈答案〉

這首現代詩是羅青哲先生(筆名「羅青」)所作,曾被譜寫為歌曲而廣為流傳。短短三十二個字,比較了天上的星和地上的人,彷彿彼此有類似的處境。星星的實際狀態是疏遠的,只是看似擁擠;人群的實際狀態是擁擠的,但心靈的距離卻可能是遙遠的。在兩相矛盾的映照之下,不禁對疏離的現代人際關係感到疑惑,到底為何會如此呢?恐怕許多人都找不出真正的「答案」吧?


詩人借星星對人際關係提出大哉問,這是一種睿智的啟發,意在言外地希望:若每個人都可以傳遞溫馨的能量,化解原本冷漠的心田,哪怕是一句問候、一個微笑……相信就能讓人我之間充滿愛與關懷,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了。


「星宿」是詩人寄情寓意的象徵,那麼此二字本身的涵義又是什麼呢?試著來找尋一下「答案」吧!


在甲骨文中,「星」是二至五個「○」,再加上聲符「生」。不過此「○」不是「口」,也不是後世用來代表「零」的符號,而是描繪一顆星星的象形文,數個「○」就是指天上眾多閃閃發光的星體。後世為了與「品」區隔,便將這幾個「○」寫成「晶」,所以「星」本來是寫成「曐」的。東漢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的解釋,大致說明了造字的原理:「曐,萬物之精,上為列星。从晶生聲。一曰象形。从○,古○復注中,故與日同……星,曐或省。」換句話說,「○」在此是星體的形象,若加一點或一畫在其中,就與「日」相同;至於「星」就是「曐」的省略寫法。


有趣的是,武則天曾頒布約三十個新字,其中的「○」等同於「星」,若追溯造字動機,其實就是來自上古文字。


再看「宿」,甲骨文的左邊是一個人、右邊描繪了一張草席,意思就是躺在席子上睡覺;而在席上睡覺通常是在屋內,所以有時會加上「宀」,便成為今日的「宿」了。在商朝,平時是在地上鋪草席就寢的,生病時才會躺在床上休養,因為床高出地面,可以隔絕溼氣,有利於恢復身體健康。由此可知,「宿」的本義是在夜晚安眠,後世則引申出許多相關的用法:一是讀ㄙㄨˋ,指晚間的住處,或指過夜、停留;二是讀ㄒㄧㄡˇ,即夜晚;三是讀ㄒㄧㄡˋ,指夜間才會出現的星星,這就是「星宿」、「二十八宿」等詞的來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