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6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郵票 萬物盡在方寸間

郵票,由圖樣、齒孔、面額與國名組成,是郵政機關發行的郵資憑證,貼在信封上,再由郵局蓋郵戳銷值;儘管只有「方寸」,卻藏著該國最美、最具代表性之事物,不但是文化的縮影,更是一張「國家名片」。

郵史以來
 

郵戳比郵票出現得更早,西元一六六一年就已現身,但只注明信件到達郵局的月分和日期,直到一八四○年,英國羅蘭希爾爵士發明了第一枚郵票,英國郵政局擔心郵票被重複使用,才研發了第一個戳記,專門蓋銷郵票。

 

早期郵資昂貴,並由收件人負擔,據說羅蘭希爾曾目睹民眾無力支付,只好拒收信件的窘況,他感到很不合理,從此致力於改革郵政,並提出了許多重要方案,其一就是郵票制度,改由寄件者在信封上貼最便宜的郵票,代表「郵資已付」。他發明的郵票,圖樣為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,無齒孔,塗有背膠,黑色油墨印刷,只要一便士(英鎊中的最小單位)就能購得,俗稱「黑便士」。

 

此後各國開始仿效,也都發行了郵票。早期郵票圖案多為君王頭像,又稱「人頭」,如清朝光緒年間的「雲龍郵票」,圖面上有一條象徵帝王的龍,俗稱「大龍」。而齒孔則出現在一八四八年,愛爾蘭人亨利‧亞策爾為了方便切割郵票,發明了打孔機,才有了今日郵票的樣貌。

郵集隊伍
 

蒐集郵票,是一種興趣、學問及投資,更能在過程中培養生活情致,估計全球約有三千萬的集郵者。集郵可依外形蒐羅,如郵票可分為「未使用和使用過」、「無齒和有齒」、「無背膠和有背膠」,或設定主題,如太空、花卉、古物……有特殊性更為收藏家青睞,例如錯版的郵票,雖然有瑕疵,但因數量稀少而珍貴。 若有心加入「郵集隊」,記得先準備集郵冊、郵票夾、護郵袋,安置美麗的郵票,避免汙損,接著再拿出放大鏡,好好欣賞一下郵票內的奇妙世界,人間萬象,盡在其中。

 

郵你真好
 

西班牙小說《高山上的小郵局》,描述小山城裡,只有一間老郵局,和唯一的郵差-莎拉,然而郵件日漸減少,郵局打算將莎拉調至首都,並就此關閉。看著莎拉長大的老奶奶羅莎,不捨她離開,決心寫封匿名信給絕交多時的老朋友,道出深埋多年的祕密;意外引發了連鎖效應,小鎮居民紛紛匿名寫信,郵局的「業績」因此好轉,而塵封的記憶與情感,也療癒了每個人的心靈。

 

三月二十日為「郵政節」,郵局的服務愈來愈多元,不再侷限於傳遞書信,但藏在郵票裡的思念,及郵差用足跡寫下的在地故事,永遠是一道最溫馨的風景。

西王母的信使青鳥

《山海經》中,神仙西王母有三隻青鳥,能飛越千萬里,在天地間傳遞訊息。傳說西王母感念漢武帝求道之心,便修書一封,派青鳥遞送;至七月七日,西王母果然如信中所言,降臨王宮,親自為漢武帝說法。 此後便以「青鳥」指使者或傳遞書信的人,另稱「青雀」、「青禽」、「青鳥使」等;詩詞中也出現了青鳥的身影,如李商隱:「蓬山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。」便是用了「青鳥傳書」的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