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期

【字裡行間】

彪虎生翼
 

虎的雄偉,令人敬畏;而牠美麗的花紋,則使人著迷。
若是色彩斑斕的猛虎再添上了一對翅膀,如此卓越強大的能力,
在這世上還有哪一種動物能與之匹敵呢?

老虎曾廣泛分布於亞洲,從北方寒帶的西伯利亞,到赤道以南的峇厘島,西至安納托利亞、兩河流域、裡海沿岸原本都是牠的生活領域。除了人類,老虎在大自然中沒有其他天敵。由於習性神祕、凶猛,使得人類既敬畏,又希望能像牠一樣強大,於是在亞洲許多地區的文化裡,老虎是美麗、勇敢與力量的化身,還有些民族將其作為族群象徵。

在商朝甲骨文,「虎」是典型的象形字,描繪一隻軀體修長、張口咆哮、兩耳豎起的動物模樣,一看即知道是虎。甲骨文還有許多與虎相關的字,如:虐
(ㄋㄩㄝˋ,虎爪傷人)、虢(ㄍㄨㄛˊ,徒手搏虎)、虣(ㄅㄠˋ,暴的本字)、虤(ㄧㄢˊ,老虎發怒的樣子)等,可知當時的虎還成為搏鬥競技的對象,彷彿古羅馬一般,而這些鬥虎勇士便成為令人崇拜的英雄。

到周朝金文,與虎相關的字就更多了,如:虔、彪、處、虜、號、虞、戲……老虎的種種特性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用字。其中的「彪」,在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中稱:「虎文也。从虎,彡象其文也。」可知彪即是老虎身上的斑紋,後世則常用來形容人類健壯的體魄。不過南北朝的庾信在〈枯樹賦〉寫道:「
熊彪顧盼,魚龍起伏。」而成語中亦有「龍虎彪豹」
(指稱兄弟)、「彪腹狼腰」、「彪軀虎體」(兩者均形容體格結實精壯如彪、狼或虎),這些文句都將彪和其他動物並舉,看來或許彪是某種動物。

唐朝高彥休在《唐闕史》曾記載了一則故事:有位叫作裴旻的軍官,射殺了很多像虎的野獸,自認武藝高強,結果一個老人看到了,便說這些是彪、不是虎,似虎而小,若是遇上了真虎,哪能如此得意?裴旻半信半疑,騎馬往北走,不料真的遇到老虎,虎大吼一聲,嚇得人與馬落荒而逃。

因此,最遲在唐朝,「彪」已被用來指稱似虎的另一種中型貓科動物,據現代生物學家研究,應是頭部有明顯斑紋的「金貓」
(Catopuma temminckii)。然而如今無論是彪還是虎,牠們的延續都受到威脅,希望人類能重視其他生物的繁衍生息,讓這般炫麗的紋彩能永遠閃耀在我們的世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