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慈心珍愛

萬物悉含天地化,依時生長與人靈。
爾能遵守惜萬物,福有攸歸禍不侵。
        -
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

 

澄淨的湖心倒映著雲朵,一滴水氣,化為了雲、霧、雨、露、溪、河、海……而生命在其間反覆循環,形成優美的秩序,令人感到寧靜和喜悅;大至日月星辰,微至小草螻蟻,包括人類都是自然的一分子,我們處處仰賴天地的賜予,生活在其中,應當要有更深的理解,並懷抱著歡喜與感激。

親近大自然
 

居家我們總是害怕某些蟲子,卻不知道這小生命關乎自然平衡,未知、不熟悉的感覺,往往讓我們以為大自然與自己毫不相干,甚至感到恐懼,唯有透過親身觀察與體驗,才能真正地認識自然,並產生關懷的情感。

事前,我們可以多看書累積相關知識,有了基本認知後,再參加各種社區、學校舉辦的體驗活動,倘若有專家隨行更好;有機會以大自然為師,別忘了記錄沿途所聞,因為環境隨時在變動,隨手記下的點點滴滴,日後都是彌足珍貴的資料。

除了觀察動、植物以及自然環境之外,建議擴增為「五感」體驗,如撫觸葉片的厚度與質地、嗅聞花草的氣味等,可增加自然生態觀察能力;起初不用過於強調對物種的辨識,應當培養「見樹又見林」的格局,對周遭環境進行充分認知,並以維護生物多樣性、尊重生命與生物福利為出發點,切勿帶走一草一木,務必保持環境的原始狀況。


愛地球 說到做到
 

前言所提及的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經文,說明宇宙中的一切生物,隨著天地造化的生成之道,依四時節奏而生長,與人一樣具有靈性。如果我們都能信受奉行關聖帝君的聖訓,好好愛惜萬物,那麼福氣自會降臨,禍患也能免除。

珍愛世間萬物,可以從自己開始做起,每一件小事都蘊含了愛的心意與力量,足以影響整個世界。比如購物時精選真心喜愛的物件,不任意丟棄,而家中略有毀損的物品,可發揮巧思,創意改造,讓它重獲新生;採買食材盡量選擇在地的當季食材,洗米水拿來澆花,並日日做好資源回收分類。記得隨手拔掉不用的插頭,睡前關掉WIFI,另外,當冰箱太空或太滿時,都會過度消耗能源,應視情況淘汰過期品,或放置空瓶;平日可多步行,善用大眾運輸工具……諸如此類,都能為地球減少負擔,「愛地球」絕不是口號,完全可以「說到做到」。

世界各地都有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節日,我們可以在節日當天,以自己的方式響應,並予以推廣:當然,愛護環境也不限於某個特殊節日,若能天天愛地球,相信日日是好日。

世界動物日
 

西元一九三一年,一群生態學家在義大利召開會議時發起了「世界動物日」,為紀念愛護動物的義大利傳教士聖方濟各,他們將四月十日訂為「世界動物日」;會議最初的目的是關注瀕危生物,此後逐漸發展為善待、正視所有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,也才開始廣為世人所知。
 

淺山的精靈-石虎
 

臺灣曾有一種原生貓科動物,名曰「臺灣雲豹」,因花紋如雲而得名,更被高山上的原住民奉為神靈,可惜這美麗、不凡的生物,在臺灣野外已經絕跡,而我們僅存的另一種原生貓科動物-石虎,數量也正在逐日減少。

石虎,又名「豹貓」、「貍貓」、「金錢貓」,廣泛分布於東亞及南亞,主要棲息於海拔八百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,雅稱「淺山的精靈」,喜歡獨居,活動範圍有好幾個足球場之大;七十多年前,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寫下《福爾摩沙的哺乳動物的分布與習性》,記錄當時臺灣還有許多石虎,但近年的研究調查顯示,苗栗縣、臺中市與南投縣有少數石虎族群,而新竹縣、彰化縣、嘉義縣只剩下零星的紀錄。


萌貓身 猛虎心
 

前不久,南投有位居民在自家農地發現了一隻「落水貓」,看「貓兒」可憐又可愛,本打算「收編」為自家萌寵,但在朋友的提醒下,才發現「這隻貓不太像貓」;經鑑定後確定「此貓非彼貓」,而是一隻三至四週大的雄性小石虎,須交由專業人員照養,未來再評估野放。可見,石虎與貓咪的外形有多麼相似。

雖然兩者相像,但仔細觀察,仍能看出有許多不同之處。例如石虎渾身布滿塊狀斑紋,額間及眼窩內側有白色條紋,耳後有白斑,且「短吻、圓耳、粗尾、長身、長腿」,而貓咪則有各種花色,多為「尖耳朵、細尾巴」,身形也較矮小;就連行為也有所差異,比如一般貓咪會想辦法埋掉排泄物,但石虎不會,因為那可是「地域的標記」呢!

當我與石虎邂逅
 

鏈頂端的掠食者,若帶回家飼養,一來會破壞淺山生態系的健全與平衡,二來若以養貓的方式養石虎,會造成石虎營養不良、生病、機能衰竭等悲劇。

還有一點,目前石虎是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,絕對禁止私自捕捉、持有,以及飼養,即便已非活體,拾回還是會觸法,請拍照
(照片中包含適當的比例尺),記錄日期與地點,上傳「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」,落實全民科學,協助改善路殺問題即可;倘若我們發現需要幫忙的石虎,可撥打一九九九專線電話,或通報「臺灣石虎保育協會」,我們只要陪在一旁靜靜守候,等待專員協助。

 

小虎的迢迢回家路
 

石虎在國外並不少見,在臺灣卻成了瀕危物種,究其原因,還是由於棲地大量減少。石虎的活動範圍與人類居住區域重疊,牠的「家」慢慢變成了道路、農地,導致覓食愈來愈不容易,還時常出現「路殺」的情況,實在叫人揪心;「用路者」並不只石虎,其他還有想要回到海底釋卵的母螃蟹、南下避冬的紫斑蝶……那條路對動物來說,真的太漫長,也太艱辛了,如何在開發與保育中取得平衡,是人類當前不可忽視的課題。

保育動物並非只是「愛動物」,地球上的生態環環相扣,牽一髮而動全身,比如像石虎這樣的頂級捕食者,一旦滅絕,不僅會降低生態系統多樣性,也會導致被捕食物種的擴張,將造成生態系傾斜,甚至是整個大自然的毀滅,也會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脅。

至於路殺的問題,目前政府與相關保育單位多使用告示牌,提醒駕駛慢行,或設置生態走廊與防護網,避免動物直接走過馬路而遇害;這些策略都有待長時間的實驗與觀察,但無論如何,有一顆不忍之心,便是好的開始,除了各單位的力量之外,你我也能為這塊土地上的生命付出,為牠們造一條平安的回家路。

 

慈心於物
 

《太上感應篇》:「慈心於物,修德有功。」做人應效法「上天有好生之德」,發揮慈悲,珍愛大地所孕育的萬物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除了要懂得尊重生命之外,更要秉持憐弱恤苦的慈心、隨時關懷幫助他人;如此必能廣結善緣、利益眾生,守護和諧共榮的幸福家園。
 

與「虎」共生
認識石虎 認識,是保育的第一步,我們可以參與講座、課程,並向親友介紹,讓他們理解石虎的處境,也因熟悉而更加關懷石虎。
終養寵物 遊蕩犬貓常與石虎競爭棲地,甚至攻擊,所以別棄養、放養自己的寵物,也別帶毛孩子到野生動物出沒的熱區。
減速慢行 行車時若看見「小心石虎」的標誌請減速,尤其是夜間駕駛,務必慢行再慢行,禮讓石虎,也是保護自己。
友善農作 農民使用無毒的耕作方式,可降低土地的負擔,也替野生動物留下可利用的棲地;這類耕作方式成本較高,我們可以選擇購買「石虎友善作物標章」的作物,支持農民,也為石虎盡一分心力。
實際參與 保育需要各領域的人共同努力,我們可以擔任志工、解說人員,或貢獻寫作、攝影、美術設計等能力,投入石虎保育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