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問心體悟

「經」者,常也,所言無非人生日用常行道理,可以常傳萬古。
                   -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

 

行天宮是修心敬神的清淨道場,眾善信透過聖神仙佛的經典啟迪智慧,並能在人生的修行路上不斷精進道德。在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中,便簡明扼要地解釋了「經」這個字的涵義,就是「常」的意思,經典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是人生日常需用的倫理準則,足以流傳千古,歷久彌新。
 

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更進一步開示:「學經是信仰的開端。」經典可謂安定身心及培養宗教情操的大法寶。這些聖神仙佛所留下來的經典,是對眾生的慈悲護佑,教導我們「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」的諦理,可以作為生活的準則,也是通往平安幸福的道路。因此我們若能明瞭經典的義理,將良善的道德內化成行為的準則,如此不僅清修己身,並且利益他人,共造利人利己的福境。

新春伊始,以下謹從經典中擷取數則智慧法語,作為世人開啟向善之道的寶貴金鑰。如果我們都能「用心」覺察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、「問心」體悟立身處世的做人原則,將其落實在言行舉止之中,調伏原有的習氣,一點一滴累積道德資糧,自然可以建立美善祥和的人際關係、開展福慧雙修的人生運途。


萬般由心 創造命運

大千世界芸芸眾生,有些人的運途似乎一帆風順、有些人則起起伏伏。於是若遭逢運途不順遂,或許我們就會懷疑:難道是自己生辰八字有問題,還是風水、宅第出了狀況?

在《孚佑帝君大洞真經》中提到:「
何不學成袁了凡,可脫苦海渺茫茫。」這位明朝士人袁了凡的故事,說明「命運」的方向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袁了凡年輕時,被卜算先生推斷了一生的運途,因此覺得順著命運的安排就好,不想有任何積極的作為。直到中年時遇見了一位禪師,告訴他:一個人的命運雖有原先的「定數」,但大善或大惡之人仍會創造出不同結果的「變數」!

經此提點,袁了凡恍然大悟,於是立下宏願:要日日行善事,以報天地祖宗之德。沒想到由於他不斷行善積德,日後不僅運途完全與卜算先生所預測的不同,連壽命也遠遠超過了原先的推算。

由此可知,命運絕非是一成不變的,而一個人的吉凶禍福也不是由命運來決定的。如果沒有善念善行,再多的好命好運終將消逝不見。《南斗星君延壽真經》云:「
形從心移。」人的身體和行為會隨著自己的心念而產生各種變化,所以心念才是推動命運前進的動力,一念之間的差距就會招致不同的發展方向。

誠如 玄空師父開示:「
福由心造。」只要我們能勤於改過、修功,長久下來,習慣與性情自然會跟著轉好,而一點點的轉變就將命運導向不同的方向,創造出不同的人生運途。

憑藉真心 安然自在

生的旅途中充滿各種挑戰,免不了遇上不周全、不完美、不平等的事,有時不禁讓我們困惑:為何正直的人仍遭受到苦難呢?有些人在經歷挫折之後而懷憂喪志,到了晚年仍埋怨、愁苦,放不下心頭的執著。如果我們試著張開慧眼,閱讀聖賢經典或歷史古籍,將會發現:應該不平則鳴的人又豈是我們而已?

例如:孔夫子周遊列國,宣揚儒家仁義禮治的思想,希望各國國君能施行正道,但卻無法得到普遍的認同,不過他並沒有喪失熱忱,反而始終秉持當初的信念,堅持要將大道推行於天下。孔夫子雖然未能顯貴於當時,但他所推行的人倫義理,卻成為千百年來的道德準繩,成為東亞乃至世界的重要核心理念,其影響力絕不止於一時一地。

又如: 關聖帝君一生身行八德,最終卻因東吳孫權大軍的圍困而蒙難昇天,導致興復漢室的壯志未酬。不過關聖帝君明是非、辨善惡的浩然正氣令無數後人景仰、推崇,享有萬代馨香,如此神聖偉大的道德典範,豈是孫權、曹操等爭權奪勢或違背仁義之輩所能比擬! 因此,在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中就提到:「
世上不齊等事,全憑一點真心。」我們若能憑藉著一份正直無私的至誠心及公平正義的平等心,發揮人性的光明面,凡事無愧於心,夜半敲門亦不會害怕;如此所獲得的心靈祥和與自在,足可超越那些不完美周全之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,根本不必拘泥於眼前的挑戰或挫折。

唯有跨越這些外在障礙,我們才能達到「無入而不自得」的境界,遠離煩惱,人間處處皆能安然生活。

無欲之心 怡然自得

我們在各個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生活重心,在追求重心的同時也帶來各種欲望和需求,時常左右著我們的意念。 孔夫子曾提出「君子有三戒」的看法,也就是:「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鬬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(《論語季氏》) 在我們年少的時候,血氣還未成熟,此時要謹慎面對的是色欲;等到身體成熟了,血氣方剛,則要小心與人爭強鬥狠;到年老的時候,血氣已經衰弱了,但要避免產生愈來愈大的貪念。

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中就有這麼一句:「
既生貪求,即是煩惱。」人生最常見的痛苦便是因不能滿足而生起煩憂,這些「不滿足」來自於七情六欲,或為無形的感情、或為有形的財物,其實都是一種「貪求」;人心一旦過度貪戀妄求,不僅容易患得患失,也會因求不得或是無法放下而苦,最終導致耽溺深陷,難以自拔。

因此,孔夫子特別期許世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各有所「戒」,即放下各種欲望和貪念,其用意就是要我們時時涵養真誠、善良的大忍之心,並以此修養心性的工夫,體悟「放下」才會怡然自得的人生境界。


發揮愛心 傳遞幸福

生命因為有許多不可預期的苦難,而帶來種種悲歡離合。當我們歷經歲月的磨鍊,回顧過往雲煙,應更能擁有瞭然於心的透澈。此時若細細思量,便會發現自己一路走來,除了本身的努力與修為,還有眾多適時伸出援手的貴人,他們幫助了我們跨越一道又一道的難關,這是多麼值得感謝的福分啊! 當我們慶幸自己經過風霜雨露的考驗還可屹立不搖時,實應感謝這一路上扶持我們的人,同時也應學習他們的精神,以悲天憫人之心念,為世間更多人傳遞幸福與平安。

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云:「
救濟急難人,就是解冤結。」即是啟示我們以慈悲大愛的心念,為遭逢變故或危難的人伸出援手,讓他們在黑暗的困頓中也能看到曙光,安度人生關卡。如此一來,不但可轉化他們內心難以排解的愁悶和冤苦,伸出援手之人還能因行善而化解累世的業障和習氣,享有平安快樂的生活。這不僅是有利於雙方的美善行為,更為社會帶來光明與無限的希望。

人世間的種種作為都猶如一顆種子,種下善因即得善果,反之亦然。因此我們晚年想要擁有什麼樣的生活,也就是一生作為的總結。如同 玄空師父所開示:「
少年遵循好品行、道德,上天一直加添福、祿、壽,中年就生活快活,晚年更加好命。
 

長養善心 清寧安樂

人類是群體的動物,彼此之間需要互助合作,才能共存共榮,使全體享有安好的生活。將此一美善心念化作關懷他人的實際作為,促成文明發展、演進,這就是人類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差別。如果人人懷抱著愛心、包容、尊重、認真的態度;秉持平等、博愛、守法、具人文關懷的精神;保持開放、創新、積極、好學的動力……將這些「善」的種子,由本身向外散播開來,不僅心境清淨平和,還能消除災厄,讓大家都平安。

《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》云:「
六宇清寧,萬民安樂,皆從善良進於仁德,功行感於神祇故也。」「六宇」是天地四方,即上下東南西北的總稱。若世人能秉持良心善性、端正言行,進而涵養仁民愛物的敦厚品德,所積累的功德善行感通天地神明,便能使六宇清靜安寧,萬家百姓平安喜樂。

逢此新春,謹願每一位讀者都能真誠面對自己,省思已往的種種作為,有過當改,秉持「推己及人、止於至善」的心念,奉行 關聖帝君傳世明訓:「
讀好書、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做好人。」若人人都能如此,並進一步發揮影響力,以正直當責的態度,行道義之事,引領他人向善,相信這不僅是新年的大願望,更是一生必須力行的志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