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期

【効勞願行】

用心耕耘,學習成長

「來到行天宮這個大家庭,無論在宗教上或人生上都學習很多,心愈來愈成熟、更平安。千言萬語說不盡,只有感謝 恩主公,感謝、再感謝。」
 

深厚的因緣

服務於行天宮台北本宮的李怡真師兄,一家人長年信仰 恩主公,祖母便是行天宮早期的効勞生,而父母為了答謝 恩主公慈悲護佑,也相繼成為効勞生。因此,怡真師兄從小就經常跟著家人來廟裡拜拜,對她而言,來行天宮不只是敬神、求平安,更是重溫一份美好的回憶。

民國一百年,年紀輕輕的她跟隨家人的步伐,志願來行天宮服務,先從公益志工開始做起,幾年後也穿上青天色的道衣,正式成為効勞生,一家人有志同心,在廟裡修德敬神,接引信眾,為 恩主公効勞。

成長的契機

真師兄是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,平時雖然都忙於工作,但只要一下班或例假日,她就會來廟裡服務,在拜亭顧籤筒、維持秩序、引導信眾或替信眾寫家運等,這些都是第一線接觸信眾的服務項目;怡真師兄性格內向,不太擅長與陌生人接觸,連自己都懷疑:「我真的做得來嗎?」但為了替 恩主公做事,她還是鼓足勇氣去做。久而久之,她發現自己慢慢有了改變,面對信眾不再這麼緊張,而能做好自己分內該做的事。

後來,怡真師兄也替信眾收驚。她回憶受訓時的過程,說:「當時知道要學習收驚,心裡很緊張,所幸有幾位熟識的師兄,大家一起努力,這才讓我心情上安定許多。我自覺學習速度比較慢,所以過程中都十分專心,不斷練習,錯了,就再練,不夠好,也再練,希望能不負 恩主公之所託。」

受訓完成後,又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。面對許許多多的信眾,要如何才能做得圓滿?她備感壓力,手不自覺顫抖起來。心慌意亂的時刻,她轉向 恩主公寶像虔誠敬拜後,心裡湧生一股力量,竟不再感到如此緊張,手也不再顫抖,面對來自四面八方、需求各不相同的信眾,終於能安定自己的心,好好為信眾收驚。

在効勞服務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一 切,讓她在待人處事上獲得許許多多成長的機會。點點滴滴在心頭,對 恩主公也就更加感恩了。

不變的初心

「服務最棒的地方,就是自己的心可以很平靜、很平安,如果在過程中能夠幫助到別人,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,自己也會很快樂。」怡真師兄回憶起一段印象深刻的故事。前幾年,她除了在廟裡服務之外,同時也在中山親子館陪伴孩子。有一次,一位家長在活動結束後,特別過來向她道謝,原來這位家長的小孩一開始比較害羞,不太敢跟人接觸,玩遊戲時一直躲在媽媽身後。

怡真師兄秉持愛心和耐心慢慢引導,一次、兩次,孩子終於不再怕生,和老師與其他小朋友玩耍互動、盡情活動。家長再三感謝,離開前,孩子還笑笑向她揮揮手說:「老師再見。」雖然她不是老師,但還是感受到孩子的一片真心,她覺得非常感動,並且將這份溫暖的記憶留存在心裡,希望自己日後也能像這樣繼續服務人群。

 

誦經即修心

讀經,是親近神明最好的方式。怡真師兄平時工作繁忙,晚上還會來廟裡服務,所以她通常選擇在清晨時分,先搭車來廟裡誦經,再去上班。即使住家離台北本宮有一點距離,從本宮搭車到工作地點,也大約要二十分鐘的車程,但她認為唯有這樣開啓一天的生活,才能讓她感到安心。

「在廟裡誦經,有一種神聖莊嚴的氛圍,就好像神明就在身邊一樣,讓人可以非常專注。」她最喜歡、最有所感的經文,是行天宮寶經《明聖經》和《敦倫經》。除了誦念之外,她亦認真去理解經文當中的義理,實踐在生活之中,性格上因此有所成長。她從經書中學習到的是,人生當中一切際遇,無論順逆悲喜,其實都是向內觀照、修心正志的機會。因此,必須時時問心、自省。

怡真師兄繼續說:「過去自己經常一頭熱,想給予他人提醒或建議,但心直口快的結果,有時卻不慎傷到別人而不自知。但現在,我總會在說話前,先想想這樣表達是否合宜?說完之後,也會捫心反省。漸漸地,不但說話比較圓融,個性也變得比已往成熟許多。雖然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,但我會繼續問心自省,繼續努力。」

廣大的福田

近兩年,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,有一段時間無法進入廟內誦經,這令怡真師兄非常苦惱,不知道該如何是好。「行天宮就像我第二個家,有家不能歸的離愁,可真是筆墨無法形容的。」幾個月後,疫情較為趨緩時,當她接到廟內師兄詢問是否可以回來幫忙的電話時,真是喜出望外,高興得難以言喻。後來,她也到內殿幫忙打掃,面對許多全新的服務內容,她也一樣抱持著初心,用心向前輩學習。

「在行天宮裡,愈是學習,愈會深刻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,所以我才會更加倍努力。所幸老師、師兄都很熱心,把我當作親人一樣看待,帶著耐心和愛心把我不會的事情一件一件教會。」她認為,行天宮就像是一塊大福田,只要有心耕耘,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片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