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3期

【有情天地】

混沌初開 生命的起源

在古代中國神話中,盤古是開天闢地的神祇,身後的軀體和器官變化為天地及萬物;而在基督教《舊約聖經創世紀》裡,上帝用了六天時間創造了宇宙和各種生物。生命的起源是如此費解,令古人只能用超自然的造物主來加以詮釋……
 

時至今日,隨著科學知識的累積,人類對於生命起源的理解已不再假託未知的神奇力量,但是對於生命究竟是如何發生及演化,仍存在著許多空白待填補。現在我們僅能依據所掌握到的證據來研究、推測,而每每在發現了新物證之後,或許又會建立新的學說。

水火雷電創造出生命
 

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確認有生命的星球,至於有無外星生命,目前仍未可知。因此生命的出現、繁衍及演化,的確充滿了許多偶然性。

大約在四十六億年前至四十五億年前,原始地球形成。原始地球是一顆灼熱高溫的火球:來自太空的物質不斷撞擊地面,使得整顆行星完全處於熔化狀態,而隨後又有一顆與火星差不多大、名為「提亞」(Theia)的行星與原始地球相撞。這猛烈的撞擊使得兩星球的一部分融合為新地球,另一部分則被撞擊力甩出,形成環繞新地球的碎片,等到碎片又逐漸聚集,即是月球。

經歷一番「天雷勾動地火」的撞擊之後,地球開始緩慢冷卻,漸漸形成了固態的地殼,但熾熱的內心仍然透過旺盛的火山活動,不斷噴發出各種氣體,如:甲烷、氨、氫、氮、水蒸氣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等。伴隨冷卻而來的,還有大氣層中的水蒸氣凝結成水,形成一場持續百萬年之久的滂沱大雨,最終出現了海洋。

當時,地球的大氣尚無臭氧層,因此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大量照射到地表,促使海洋物質發生變化;而雲層中的電離子產生頻繁的放電現象(即閃電),交加不停的雷電激發各種物質進行化學作用。

於是,如此動盪不安的環境彷彿一間天然實驗室般,造就出與生命相關的有機化合物,其中包含了胺基酸(蛋白質的基本單位)、核酸(具備遺傳信息的生物分子)的原料、醣類和脂質(兩者均為細胞構成要素及營養來源)等。再經過大自然千百萬年劇烈的化學反應之後,真正能夠自行複製的核酸出現了,最初的生命形式於焉誕生,而距離地球形成之始,已歷經了將近六億年的光景。

 

光合作用改變了地球
 

最初的生命大約是出現於四十億年前的細菌,當時的地球環境與現在截然不同:由於頻繁的火山噴發,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非常高。於是早期的細菌(如紅螺旋菌)便利用光能,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,不過此反應過程並不會釋放氧氣,所以仍不是光合作用。直到三十億年前至二十七億年前,演化出「藍菌」(俗稱「藍綠藻」)一類的微生物,在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之餘,還會釋放氧氣,這才算出現了真正的光合作用,從此地球的環境發生巨大轉變。

隨著光合作用生物的演化與繁衍,地球大氣從原本的無氧狀態發展成有氧狀態,而二氧化碳的濃度則一直在下降,倚賴氧氣生存的各種生物開始蓬勃發展。到了約十二億年前,紅藻類的多細胞生物出現,地球上的生命不再是微小難見的,在接下來的歲月不斷演化出千萬種多彩多姿的生物,終於將地球轉化成完全不同的樣貌,成為太陽系中最具活力的明星。

地球生命一二事

一、關於物質是否具備生命,大致可從下列現象來判斷:

  1. 具有能量代謝功能,可以維持體內平衡。
     
  2. 對於外界的刺激具有反應能力。
     
  3. 具有生命週期,並能成長、自我複製及繁殖。
     

不過,比較特殊的是病毒。當病毒有宿主可寄生時,會表現出前述的生命現象;但無宿主可寄生時,完全不會表現任何生命現象。因此,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奇妙有機物質。


二、若將地球誕生至今的時間縮短成一年,那麼三月會出現微生物,十一月的第三週則出現原始魚類;恐龍出現於十二月十日,不過兩週後就滅絕了;人類出現於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,然而直到最後一分鐘,才進入文明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