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3期

【字裡行間】

器度恢宏 學問精深
 

周禮宏深熟討論,鸞輿造請亦登門。
雖居異壤人爭慕,縱閱千年書尚存。
          -宋
徐鈞〈熊安生〉

這首七言絕句出自於《史詠集》一書,作者徐鈞精通史學,特別針對歷代人物的品格、行誼,創作了一千五百三十首詠史詩。本詩題目所稱之「熊安生」,其實是北朝著名的經學家,在北齊、北周兩代都曾擔任「博士」,相當於今日中央研究院的院士。由於熊安生德才俱佳,且孜孜不倦、培育後進,所以上自王公貴族、下至平民百姓,皆十分敬重他,連皇帝都要乘著尊貴的「鸞輿」登門請教;而時隔千年的徐鈞也特作此詩向熊安生致敬,想必是熊安生恢宏精深的學養,才能贏得千古傳誦的美譽吧!

詩中以「宏深」一詞形容熊安生對《周禮》的研究既廣博又透澈,這是對一個學者的高度肯定,代表他擁有豐富的知識,同時還能精益求精,不斷吸收新知,方能累積出深厚的實力,成為無可取代的專家。 從文字來看,「宏」原形容房屋寬廣而深邃,後泛稱各種廣博、遠大的狀態,甚至是聲音的強大或響亮。「宏」在金文中寫作「宖」,其實兩種寫法皆屬形聲字:「宀」音ㄇㄧㄢˊ,為形符,指四面有牆、上有覆蓋、內有堂室的房舍;「弘」、「厷」(音ㄍㄨㄥ或ㄏㄨㄥˊ)則為聲符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後世將「宏」與「弘」幾乎當作相同意義來使用,唯獨在形容聲音明亮時,僅能用「宏」。推測「宏」、「弘」混用的原因,可能與金文的寫法(即宖)或「弘」的本義均有關。甲骨文的「弘」是弓上有一彎鉤,此鉤可勾住固定物體,使弓弦產生更強的彈力,而將箭發射得更遠,因此用來形容壯盛、遠大的狀態。若就此意涵來看,「弘」與「宏」的字義真是非常近似了。

接著看「深」,在金文中寫作「罙」,表示一個身處洞穴的人,因空氣不流通而張口呼吸、潮溼悶熱而流汗不止的模樣。為何如此?原來這是一處用木樁支撐以防崩塌的礦坑,由於距離地面相當遠,所以人在其中會感覺到呼吸困難、溼熱難耐。這個會意字非常生動地描繪出地底「深」處的情景,於是若從出口到底部的距離很遠時,便就以「罙」來稱之。隨著採礦坑道愈來愈進入地底,地下水也會愈來愈多,後世則又加上「水」字邊來突顯其義,即是今日通行的「深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