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聖經故事

 陳 仲 子  堅守原則,一介不取無愧心
 

戰國齊人陳仲子清廉不貪,認為來源不正當的鵝肉,就算再肥美,也比不上被蟲啃過的李子甘美有滋味。

鶂:水鳥,此處借指鵝。
曾:何、怎;為疑問詞。
螬:指蠐(音ㄑ一ˊ)螬,本意為金龜子的幼蟲;此處借指一般蟲子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陳 仲 子-堅守原則,一介不取無愧心


陳仲子,名定,字子終,是戰國時期,齊國著名的隱士和思想家。

陳仲子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講學,他的人品清高、廉潔自律,也常常嚴詞批判貴族階層的奢靡風氣,帶給社會很正向的影響。

而陳仲子的哥哥陳戴,當時正擔任齊國的卿相,雖然俸祿已經很優渥,但仍然會私下收受賄賂。陳仲子認為哥哥的財富是不義之財,住宅是不義之產,所以不願意和哥哥住在一起,於是他拜別了母親,獨自一人來到「於陵」這個地方居住。

有一天,陳仲子想要探望母親,回到哥哥家時,正好看到有人送給哥哥一隻肥鵝;陳仲子認為哥哥身居高位,卻隨意接受別人的餽贈,便皺著眉頭對哥哥說:「為什麼要收下這種東西呢?」

過了幾天,母親想要做些好菜給陳仲子吃,那隻鵝便成了桌上的佳餚。哥哥此時恰好從外面回家,見到弟弟正吃著鵝肉,就想起了幾天前弟弟見到鵝時所說的話,便告訴陳仲子說:「弟弟,你現在吃著的,正是那天別人送我的鵝肉啊!」陳仲子一聽,立刻奔出門外,將剛才所吃的鵝肉全都吐了出來;因為這樣來路不正,不廉不義的餽贈,他一口都不願嚥下。

陳仲子住在於陵時,生活窮困,住的草屋破舊不堪,有時只能吃李樹上已被蟲子啃食過的李子來充飢;雖然如此,陳仲子仍是每天彈琴唱歌,自得其樂。

某天,陳仲子的一位老朋友來拜訪他,見到陳仲子住的草屋破爛不堪,家徒四壁,同情地對他說:「老朋友啊!你實在太窮了。」

誰知陳仲子卻大笑道:「老朋友啊!你才是真的窮呢!」

這位朋友不悅地說:「你怎能這麼說呢?我身為齊國的大夫,建功立業,財富無數,可以說已到達榮華富貴的頂點。可是你呢?住在這種地方,窮困到這地步,居然還笑我貧窮,這實在太荒謬了。」

只見陳仲子緩緩地回答:「你變了!以前,我和你一起求學的時候,有著共同的志願,就是一定要遠離世俗的濁流,絕不貪求過分的享受。而你如今一心只想追求榮華富貴,外表看起來是風光顯赫,但內在卻空虛貧乏,所以我說,你才是真正貧窮的人啊!」

這位老朋友聽完陳仲子的話,對於自己忘記初衷,感到羞愧不已,便趕緊離開了。

陳仲子面對來源不正當的財富、事物,能堅守原則,一介不取;即使物質上貧窮困苦,但依然保持怡然自得,凡事知足少欲而無愧於心,才能隨遇而安,真正獲得心靈富足的生活。

 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孔夫子說:「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」在這個喧囂繁雜、重視物質享受的時代,我們要隨時警惕自己,絕不能被名利沖昏頭,也不能為達成目標而抄走捷徑,而是要以一顆清醒、光明磊落的心待人接物,奉公守法。
 



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足,真正的快樂呢?實踐高潔志向,能為內心帶來豐厚與充實。《論語》:「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」對孔夫子來說,粗茶淡飯就是最快樂的人生,因為良善德行、崇高理想,讓他的心靈富有滿足。生活的目標不在於追求物質欲望,而在於涵養道德良心;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名利地位,而在於奉獻所能、幫助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