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聖經故事

 周 文 王  仁厚孝敬,教之以仁天下平
 

談到「孝」,當父母生病時,能盡心侍奉,連晚上也顧不得更衣休息;父母若食欲不振,自己也無心吃飯;並且親自服侍父母用餐、每天到寢室門口向父母請安,就是在講周文王這樣的孝子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周 文 王-仁厚孝敬,教之以仁天下平


周文王又稱西伯,身為周國之主,每天的行程都很忙碌,但是有一件事,是無論周文王再怎麼忙碌,都絕對不會忘記去做的,那就是「每天親自向父母親問安」。

 

早晨天剛亮的時候,文王就會前往父母親的寢宮請安;但是因為時間還早,怕驚動熟睡的父母親,所以文王會小聲地詢問門前的侍者說:「父王、母后昨夜睡得可安好?」如果聽到侍者回答:「睡得很好!」文王就會很高興、很安心;可是如果侍者回答「剛剛聽到咳了兩聲」或「看起來沒有精神」,文王就會非常擔憂,煩惱到連走路都腳步不穩。

在父母親吃飯之前,文王一定會先查看食物會不會太燙?或是不是涼掉了?飯菜好不好吃?一樣一樣確認完畢後,再端給父母親吃。父母親吃飯時,文王會觀察父母親比較喜歡哪樣菜?或是哪樣菜夾比較少?表情是滿意?還是不滿意?飯量是增加了?還是減少了?然後文王會再叮嚀廚師,要按照父母親的喜好做準備。

這些事情,不是一個月做一次,也不是一個星期做一次,而是「每天都要做三次」,沒有一天懈怠過。 而文王的兒子周武王,也非常地孝順。

有一次,文王生病了,武王心急如焚,親自在父親身邊照顧,連衣服頭冠也沒有脫下來休息;父親吃一碗飯,武王就跟著吃一碗飯;父親吃兩碗飯,武王就跟著吃兩碗飯;父親不吃飯,武王就跟著吃不下飯。一直到十二天之後,父親的病好了,武王才終於安下心來。

「周」是一個以「孝」治天下的朝代,尤其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在位的時候,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老百姓,都非常讚賞、推崇這兩位君王的品德。

而在文王、武王秉持仁厚孝敬之心的帶領下,當時的朝政十分清明,社會風氣敦厚良善,不但為周朝往後的盛世奠定良好的基礎,也成為後代君王賢臣讚頌效法的模範。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有一個形容詞「體貼入微」,意思是能細心體會他人的心情和處境,給予最細緻、最周到的關心和照顧。而我們對待父母,更應如此,要做到《孝經》所載:「孝子之事親也,居則致其敬,養則致其樂,病則致其憂。」常常提醒自己,無論工作、家庭有多麼忙碌,都一定得多陪伴父母,細心觀察父母的生活細節和各種細微情緒,給予最貼心的關懷和照顧;能了解父母的喜好,盡量滿足父母的需求;也要同理並尊重父母的想法和觀念,懷抱愛心、耐心、感恩的心,盡力照顧父母,讓他們能夠安享天年。
 



我們孝順父母,這樣的身教,也會影響我們的兒女,就如同《明聖經》中所說:「滴水還源,孫又效子,則子孫保之。」就是在告訴我們,雨水滴下來,蒸發後進入大氣層形成各種雲,將會回歸本源再降為雨,同樣的道理,為人子女若能以身作則孝順父母,自己的子女也會效法父母的孝行,那麼代代子孫都能保有孝順的家風,讓家道和睦、團結而興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