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聖經故事

 蔡  順  孝德化人,事親如在為典範
 

《二十四孝》的故事,囊括了各種不同的孝行,可說是非常完備。他們的孝行令人動容,甚至也感動了天地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蔡  順-孝德化人,事親如在為典範


《二十四孝》據傳是由元朝人郭居敬所編纂,記錄了歷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孝行,而這些故事,至今仍廣為流傳。

在《二十四孝》中,有一則體貼親心的故事。 西漢末年,王莽篡漢,天下大亂,連年戰火不斷,許多百姓流離失所、家破人亡,民不聊生。當時在河南有一個人,名叫蔡順,他從小就失去了父親,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。

在戰爭的摧殘下,到處都是饑荒,蔡順為了不讓母親餓肚子,每天都走到很遠的桑樹林裡採拾桑葚回家,才能讓母子倆勉強果腹。

有一天,蔡順一如往常到桑樹林採拾桑葚,卻碰上了「赤眉軍」。赤眉軍是一群對抗王莽政權的民兵,但他們也會搶奪人民的財物,十分凶惡。赤眉軍本來以為蔡順的籃子裡有食物,搶過來一看,卻只有一堆桑葚。失望的他們正要拿蔡順出氣,此時有一個赤眉軍士兵,發現蔡順有兩個籃子,分別裝著不同顏色的桑葚,心中很好奇,忍不住問蔡順:「喂!這些桑葚根本不多,一個籃子也裝不滿,你為什麼還要分開裝,這不是很麻煩嗎?」

蔡順老老實實地回答:「不不不,一點也不麻煩。黑紫色的桑葚已經成熟了,又甜又營養,是要留給我母親吃的;紅色的桑葚還沒有成熟,味道很酸,我自己吃;因為母親年紀大了,眼睛不好,分不清黑紫色和紅色,所以我才會分開裝,讓母親好拿。」

赤眉軍聽了蔡順的話,一時之間沉默了,兩個籃子竟是為人子體貼母親的孝心考量,而眼前這個單純孝順的孩子,也讓他們想起了自己在故鄉的父母和孩子,原本貪婪凶殘的心,竟漸漸柔軟了下來。這些士兵不但沒有傷害蔡順,還決定將他們搶來的米糧食物送一些給蔡順,讓他帶回去孝敬母親。但是蔡順不願接受這些來路不正的食物,便委婉拒絕,只帶著自己採拾的桑葚離開。

後來,蔡順的母親過世了,蔡順在家中守著母親的靈柩,悲痛不已。沒想到「屋漏偏逢連夜雨」,此時鄰家發生了大火,火勢蔓延得很快,蔡順根本無法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搬動棺木。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,風突然轉向了!火勢居然繞過了蔡家,燒到隔壁的空屋去!事後,人們都說,一定是因為蔡順的孝心,感動了火神祝融,才能安然逃過劫難。

在母親下葬後,蔡順仍然時時思念著母親。蔡順知道母親生前最怕打雷,所以每當雷雨交加之際,他都會飛奔到母親的墓前,抱著墓碑說:「母親不要害怕,孩兒在這陪著您……」這一片至真至誠的孺慕之情,就如同母親依然活在他身邊,不曾離開。

蔡順母子雖然生活貧困,但蔡順仍然盡心盡力,將自己所能獲得最好的一切都給予母親;這樣的孝順貼心,不僅感動了原本貪婪凶惡的赤眉軍,重新找回內心深處的良善,也感通了神明護佑,賜予平安。

《弟子規》言:「事死者,如事生。」意思是祭拜已往生的父母,如同父母仍在世一般,同樣要做到孝敬恭順。蔡順在母親過世後,依然想要照顧、體貼母親,正是對母親最深切的感恩,與永恆的懷念。

 

 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每個人的環境、經濟、生活狀況都不同,孝順父母的方式也不同,只要能夠凡事先為父母設想,隨時將父母的感受和需求放在心上,盡心侍奉、體貼親心,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,盡力給予父母最好的照顧,就像《論語》所記載:「事父母能竭其力。」相信父母也會因為我們的用心和重視,而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和喜悅。
 



總有一天,我們都會面臨與父母分離的時刻,但若能時時緬懷父母的恩情、感恩父母的付出、永遠記得父母的音容教誨,那麼父母就依然活在我們心中。此外,我們也一定要做一個善良、對社會有貢獻、有價值的人,讓父母感到光榮,相信這就是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,以及養育、教導之恩,最好的回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