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聖經故事

 舜  勞而不怨,孝感動天堯傳位
 

舜的孝心,感動了天地,所以堯才會將帝位傳給他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舜-勞而不怨,孝感動天堯傳位


上古時代的舜,以孝著稱。他的孝最可貴之處,就在於「難行能行」。

舜還年幼時,母親就不幸過世,舜的父親「瞽叟」再娶,生了個兒子名叫「象」。繼母討厭舜,向舜的父親說了許多他的壞話;舜的父親原本就性格莽撞,又寵愛後妻和幼子,也漸漸地對舜越來越不滿。

雖然知道父親、繼母和弟弟的心思,但舜仍然恭敬地孝順父母、友愛弟弟。而當父母要責打他時,如果自己真有過錯,就坦然受罰;如果自己沒錯,是繼母故意加害,他就想辦法躲起來。

有一次,父親要求舜去修補屋頂,孝順的舜當然依父親的意思去做。但在工作時,繼母卻唆使象放火,想燒死舜。情急之下,舜只好往下跳,沒想到毫髮無傷,逃過了一劫。還有一次,繼母要舜去掘井,舜為了以防萬一,預先挖好暗道通往他處;果然,當舜掘井到一半時,繼母與象便往井中填土,想活埋舜。填完土後,繼母認為舜這次必死無疑,沒想到這時,舜卻又好端端地回來了!經歷許多這樣的事,舜不但沒有憎恨、埋怨,仍然一如往常地侍奉父母、禮讓弟弟。

為了幫忙家計,舜曾到歷山耕田、雷澤捕魚、河濱製陶。歷山原本是一片貧瘠的荒地,耕作起來十分艱辛,但舜的寬大胸襟及孝弟精神感動了天地,連象群都前來幫忙翻耕土壤,鳥兒也來啄食害蟲、協助除草,荒地漸漸成為良田,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幫忙開墾。

舜的孝行因而傳了開來,當時的天子「堯」知道後,認為舜應是可以擔當大任的人才,便把兩位女兒娥皇、女英嫁給他;同時也讓舜試著接掌各部門的事務,學習治理國事。當舜一一通過考驗後,堯便將帝位傳給了舜,國號為「虞」,而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,史稱「禪讓」。後來舜也不負所託,把國家治理得很好,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聖王。

《史記》記載:「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。」這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對舜的評價,認為世間崇高顯明的道德,都是由舜開始建立起來的。可見,真誠而無怨無悔的孝心和孝行,是一切善念善行最重要的源頭,不僅讓天地為之動容,更是後代景仰的人間典範。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《弟子規》說:「親愛我,孝何難;親憎我,孝方賢。」當父母疼愛我時,孝順並不是一件太難做到的事;但父母若是不喜歡我,我還是能一樣地孝順,那就是非常賢良可貴的孝德了。所以,若是在與父母相處時發生狀況,要先反省自己的態度,也要放下心中的不平和怨懟,以同理心去包容、體會父母的情緒和想法,並以委婉的言語、溫和的態度,耐心持續地與父母溝通,相信父母一定會感受到我們的理解與善意。而當父母有所過失,我們應適度規勸、及時善巧制止,用心循循善誘,幫助父母改過向善,走回正道,這樣才算是真正的「孝行」。
 



孝是做人的根本,《孝經》在開宗明義章就說:「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。」一個真誠敬愛孝順父母的人,必定具有良善美好的品格,會懂得飲水思源,知恩、感恩而不忘本。因此,就算處在困境中,也不會怨天尤人,依然能善盡本分、仁厚待人。如此努力不懈,並廣結善緣,相信總有一天會「否極泰來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