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聖經故事

 張仙大帝  手持彈弓,濟世救人護孩童
 

現在若見到 關聖帝君的塑像或畫像,其中侍立於旁、手持彈弓的隨從神明,即是「送子神」、「兒童守護神」-張仙大帝。


 經典裡的故事 


張仙大帝-手持彈弓,濟世救人護孩童


在民眾的印象中,掌管送子、庇佑兒童與幫助婦女生育的神明,以女神居多;在《明聖經》中,記載了一位隨侍在 關聖帝君身旁,掌管送子與守護孩童平安,慈祥如父的男神-「張仙大帝」。

張仙大帝(以下稱張仙),俗名張遠霄,四川眉山人。成道前,於遊歷青城山(今四川都江堰)時,巧遇一位老者。這位老者面有異相,雙眼各有兩個瞳仁,手中還握有一張竹弓、三顆鐵彈,張仙感覺非常神奇,便忍不住上前與老人閒談。老人說起竹弓與鐵彈的來歷不凡,是非常珍貴的法寶,在瘟疫流行時能發揮驅除疫病的作用。

張仙聽完,非常歡喜,心想:「長久以來,一直盼望能有機會,學習度世救人之法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心願,這下終於可以實現了!」

老人細細觀察張仙的言行舉止,既具有正直、善良,不求名利的人格特質,更懷有一顆救世的慈心,足堪繼承法寶,便欣然授予。後來,兩人又再次相遇,老人更傳授了其他濟世助人之法。

之後的數十年,張仙往來各地,皆以弓彈法寶救度世人。由於非常靈驗,名聲逐漸傳開,民眾敬之如神,尊稱為「張仙」。

張仙得道成仙後,仍憫念蒼生,經常巡遊人間幫助世人,更特別保佑孩童的平安。如宋朝時,仁宗皇帝有次在睡臥中,夢到張仙前來示警,因為天狗星作祟的緣故,才會不得子嗣,一定要多施行愛民的仁政,就會以弓彈為他驅逐天狗,保護孩童。仁宗醒來後,便馬上派人畫了張仙的寶像,懸掛於宮中敬拜。

此後,民間也漸漸地開始恭奉張仙的畫像。有子者,祈求孩童免於災病;無子者,則是期盼賜予子嗣;而歷代獲得護佑的人,時有所聞。其中較著名的例子,是宋朝的大文學家蘇洵。

蘇洵為人正直、德行出眾,但婚後多年,一直沒有子嗣。有一次,他在廟中見到一幅張仙的畫像,聽聞張仙賜子,有求必應,便將畫像恭請回家,日日虔誠敬拜祝禱,從未間斷。後來,果然相繼生下兩個兒子,即是相當有名的文學家蘇軾和蘇轍,父子三人並稱「三蘇」,同時名列為「唐宋八大家」。蘇洵還特別寫下了〈張仙贊〉一文,讚頌張仙賜子的恩德。

《明聖經》中記載,張仙大帝除了送子、護佑孩童健康外,也會保佑孕婦生產順利,並檢點、約束青少年的行為,免得他們縱欲貪色,傷及身體,造成日後斷絕子嗣的缺憾。張仙大帝心地善良,悲憫眾生,故能得逢奇緣,獲得「四瞳仙翁」傳授法寶;在昇天為神後,亦持續濟世救人,守護、挽救了許多家庭的健全和幸福。

 生活裡的思考 


心地善良端正、無私利他;做事認真踏實、有擔當,才能受人信任和託付。當他人交付我們工作或任務時,無論年資長短或經驗多寡,都應時常提醒自己莫忘初衷,保持初心、盡全力完成應為之事,並隨時做好準備,等待有一天如《孟子》:「達則兼善天下。」當我們有機會幫助大眾,為社會貢獻所學時,應把握機緣,造福天下,雖然行善亦可能遭忌,但只要是對的事,能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的事,就應堅定其志努力去做。
 



意誠心正,才能感通神明。神明是有道德者昇天後所領任,公正鑒察世人的善惡行為,為惡者受苦果,行善者得福報;因此,我們要斷惡修善,提升品德,「每日三省吾身」,時時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、言語行為,依循五倫八德的人生正道,上天自會護佑我們平和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