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2期

【樂活慢行】

悠然見草山 陽峰古道

在陽明山的眾多步道之中,陽峰古道算是比較鮮為人知的路線,卻有許多值得一提的故事。

陽峰古道最早是由竹子湖居民沿磺溪所闢的一條山徑,由此可通往士林、天母或北投。日治時代經過開發,南段成為溫泉名所,北段則是「草山水道系統」的必經地。今日走上古道,除了在林蔭中尋得一片靜謐,沿途也有許多當年所留下來的建築、管路等遺跡,頗有文化之旅的雅趣。

 

空山靜谷
 

搭車前往紗帽山,行經硫磺谷、龍鳳谷在「頂北投」下車,鼎筆橋旁的一條幽徑,就是陽峰古道的起點。走進古道,左邊可見磺溪流水潺潺,右邊一棟日式建築古蹟,則是昔日的溫泉名場「雙葉莊」。

日治時代,北投是知名的溫泉鄉,當年的礦業大亨山本信義便選在這裡闢建了「雙葉莊」,是為「頂北投溫泉場」,內有日式庭園、假山瀑布,景觀幽靜典雅,成為一時名勝。在金子常光所繪的臺灣北部鳥瞰圖
〈大屯山彙〉(現存於陽明書屋),也把頂北投溫泉場標示在圖上,重要性可見一斑。 當時每逢假日,前來尋幽訪勝的人潮絡繹不絕,穿和服踩木屐的美麗女子、戴高校黑帽的青春學生,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。國民政府遷臺後,雙葉莊幾度易手,不再對外開放,頂北投橋則以水泥工法重建,改名「鼎筆橋」,昔日光輝也逐年黯淡。

今日從古道觀察橋墩處,仍可明顯看出兩種不同建築工法的痕跡,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歷史的一種見證。有趣的是,筆者經過鼎筆橋時,發現題字蒼勁有力,頗有不凡之處,好奇心驅使,趨前查看,「中華民國五十年九月于右任」,果然出自名家之手。

緩坡上行,一邊是河谷,一邊是山壁,沿途可聽見磺溪流水潺潺,空氣中帶有一絲潮溼的水氣,清風從遠方山谷吹來,明明烈日當空,屬於秋老虎的季節,走來卻是涼爽宜人,為旅途增添幾分快意。古道旁有月桃、馬兜鈴、華八仙等陽明山常見植物,開黃花的蟛蜞菊俗稱「黃花蜜菜」,是製作青草茶的原料。腳下的泥土路有樹根和碎石,碎石上有枯枝落葉,踩起來格外柔軟,即使新雨後造訪,也沒有泥濘難行之感。

落葉中,青蛙不時好奇探頭,蠑螈怕生紛紛走避。相思樹林間,不知何方傳來鳥囀間關、蟲鳴細語,一路上亦是生趣盎然。愈往上走,山谷的輪廓也逐漸成形,視野開闊,綠意滿眼。山谷中,有農家零星闢建的梯田,儘管規模不大,但在市區能見到此般景象,也實屬難得。大約四十分鐘,便可輕鬆走完南段,來到湖山路二段。如果體力尚足,可左轉從大屯瀑布銜接陽峰古道北段,抵達竹子湖。

活水源頭
 

湖山路二段左轉,約五分鐘便可達北段口,有個石造拱門,題字「萬豁潺淙」。從這裡開始,原本的泥土路轉變成陡峻溼滑的石階路,但只要調整好呼吸,一步一步踏穩便不成問題。抵達大屯瀑布後,只見淙淙水流自天上來,化成一道道白涓,瀑布前有一石橋,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遺跡,叫做「第一水管橋」。

西元一九二○年代,臺北市人口成長迅速,新店供水系統不敷使用,日人便規劃在陽明山建設第二套供水設施-「草山水道系統」,從竹子湖、紗帽山取水,走水管路到天母,沿著中山北路輸送到「圓山貯水池」,最後從中山橋
(舊稱明治橋)送到市中心。第一水管橋,正是草山水道系統的一部分。休息片刻,從大屯瀑布繼續上行,沿途亦可見多處舊時的鐵水管、水井、通路等,引發思古幽情。大約四十分鐘,便可抵達竹子湖,依時節觀賞海芋或繡球花後折返,在陽明山公園搭車下山。

陽明山公園是許多人花季必定造訪的景點,它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礦業大亨-山本信義所闢建的私人花園,昔稱「羽衣園」,今日公園內所見之魚池、山水、造景、神社臺座、鳥居遺跡等,也多半是當年所留下來的遺跡。抗戰結束後,山本信義返回日本,旗下產業易手給臺灣礦家李建興,包括羽衣園在內。不久,李建興將羽衣園捐獻給國民政府,其後改作公園用途,在許多人的努力下逐年擴建,而有現在的規模。今日,山客走進古道、造訪公園,未必知悉此地過往,但在欣賞眼前一片美景的同時,若能保持一分感謝和敬意,愛惜自然不破壞,或許就已是帶給山林最好的謝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