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2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水之啓示

寶經生法雨。-《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》

 

古今中外許多充滿智慧的著作,都會藉由「水」來傳達思想觀念或宗教意涵,例如前言引用的經文,就將「聖神仙佛傳世的經典,字字句句所蘊含的妙法義理」比喻為「潤澤萬物、蕩滌大地塵垢的雨水」,透過雨水的意象,使得信眾更加明白「經典義理能夠滋養身心、洗淨妄念」的道理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循著聖賢和先哲的思路,一起探索「水之啟示」吧!

點點滴滴看簷前

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云:「爾能孝順爾子孝,點點滴滴看簷前。」如果我們能善盡孝道,子女在耳濡目染之下,也會孝敬我們,如同屋簷滴下的雨水,一點一滴都將落在同一處,分毫不差。

常言道:「百善孝為先。」身為子女的我們,平時務必照顧好父母的健康,也要順從父母的教導,若價值觀或看法不同,則請以同理心柔性溝通,更別忘了多花時間陪伴父母,適時地道謝與道愛,共享天倫之樂。

只要我們以身作則,子女自然會效法學習,相信必能延續孝順的德風,營造幸福的家庭,為社會帶來更多平安與祥和。

 

飲水思源

《司命真君靈寶真經》云:「飲水思源,以慎追本。」教示世人,喝水時應想到水的來源,並且以真誠感恩、慎重恭謹的心態,追尋生命的根本。

「飲水思源」原作「飲流懷源」,典故出自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-庾信,他是南朝人,出使北朝後,因政治紛亂留在北朝長達二十七年,雖然北朝封他為大將軍,但他仍常常思念故國和家鄉,於是在〈徵調曲〉中寫道:「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」意思是說:「吃果實的時候,要想到結果子的樹;喝水的時候,要想到水的源頭。」除了表達懷鄉之情外,也勸人不要忘記別人的恩惠。後來「飲其流者懷其源」就演變為「飲水思源」,比喻人不忘本。

上蒼賜予我們善良的本性、自然環境提供生活所需、父母的撫育與教養、良師益友的督促與鼓勵……對於滋養身心靈的點點滴滴,我們都應懷抱著感恩之心,並且進一步以有用之身,行善助人,發揮生命的價值。

 

水官解厄 福臨人間
下元水官大帝掌管江河湖海中一切生靈之事,上解天災,下度生民。世人若能悔過遷善,虔敬祈求,自可感得水官大帝護佑,消災解厄,降賜禎祥。

相傳水官大帝降生為至仁至義的聖王-大禹。當時天下洪水為患,大禹憐憫蒼生,竭盡心力整治水患,「居外十三年,過家門不敢入」
(《史記夏本紀》)。在大禹的無私奉獻下,終於治平了水患,使百姓得以安心居住及耕種,大禹的美德傳頌千古。

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節
(國曆十一月十九日),恭逢水官大帝聖誕,期盼世人感念水官大帝的聖德宏恩、虔誠敬拜之時,也能真心體悟聖神仙佛「公善天下」的慈悲精神,以仁義之心為人著想,以當責之心做好每一件事,讓人間更加安樂和諧!

 

上善若水

春秋時代的老子相當推崇水的品性:「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(《老子第八章》)認為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樣,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,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低下之地,因此非常接近「道」。在老子看來,「道」是宇宙萬物的根源,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,如果非要在世界上找一樣事物來描述「道」的話,那麼最適合的應該就是水了,由此可見老子對水的評價之高。

老子接著指出水的「七善」:「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(《老子第八章》)意思是說:「善於處在適當的地位或環境,心思善於保持沉靜,善於施與付出而不求回報,言談善於誠信,為政善於治理,做事善於發揮所長,行動善於選擇時機。」從水的特性延伸到做人處事的七種智慧,極具啟發性。

我們應當效法「上善之水」的德行,學習說話柔軟,言語似水般澄澈純淨,真誠重信、不妄不假;學習身段柔軟,如同往低處流的水,謙卑包容、公平無私、無欲無求;學習心念柔軟,像水一樣利益眾生,又能與世無爭,如此不僅可以使自己廣結善緣,也能讓天地四方趨於清靜安寧。

 

知者樂水

歷代儒者對於水也都有獨到見解,例如春秋時代的孔夫子曾言:「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(《論語雍也》)認為有智慧的人,能鉅細靡遺地體察萬事萬物的道理,隨時因應環境的變化,所以喜歡周流無礙的水;有仁德的人,安於義理,心志不因外界的影響而改變,敦厚沉穩,所以偏愛如如不動的山。這樣的觀點,將人的性情特質與山水形象聯繫起來,十分耐人尋味。

而宋代的朱熹則寫道:「
半畝方塘一鑑開,天光雲影共徘徊。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。(〈觀書有感二首其一〉)詩意為:「半畝大的水塘像一面開展的明鏡,天光和雲彩倒映在水中煥發光彩。想問池塘的水為何能這樣清澈呢?原來是因為源頭有永不枯竭的活水不斷注入。」以「池塘倒映天光雲影」表現「讀書融會貫通的美好感受」,再以「源頭活水」象徵「澄明圓融的心靈」或「積極求知的態度」,是首千古傳誦的哲理詩。

細水長流

佛經記載,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次說法,曾勸勉眾弟子:「若勤精進,則事無難者,是故汝等當勤精進,譬如小水長流,則能穿石。」(《佛遺教經》)意思是說:「如果勤勉精進,就沒有什麼真正困難的事,所以你們應當勤勉精進,就像細小的水持續不斷地流淌,而能穿透堅硬的岩石。」秉持著這樣的心態,既不求快,也不怠惰,日日修行,方有修成正果的一天。後來「小水常流」演變為「細水長流」,比喻力量雖然微小,只要持之以恆,終有所成;或者用來形容節約使用財物,長久不缺。

 

傾聽河流的祕密

德國文學家赫曼‧赫塞的小說《流浪者之歌》,出版於西元一九二二年,以印度為背景,描述主角悉達多尋求真理、找到自我的人生歷程。作者雖是西方人,卻對東方哲學有深刻的體會,著實令人讚歎。

故事中的悉達多,經歷過「尊貴的宗教生活」與「富裕的繁華生活」之後,決定澈底捨棄過往,一無所有地來到河邊:「
他鍾愛地凝視著流動的河水,凝視著那澄澈的碧波,凝視著水面蕩漾的奇妙圖案中晶亮的波紋……河水以千萬隻眼睛回望著他-碧綠的、潔白的、透明的和天藍的。這條河讓他如此迷戀,他的心中也充滿了感激。他聽見自己內心覺醒的聲音說:『愛這條河,留在它身旁,向它求教。』是的,他的確想聆聽它的教誨。他隱隱覺得,只要能理解這條河及其祕密,就能理解一切萬有的祕密。

為了深入理解河流,悉達多成為一名船夫,過著「樸實的平淡生活」,並且從「毫無間斷地流轉不居,卻又恆常不變地存在著」的河水,「學會了傾聽的藝術,學會了以一顆寧靜的心靈、一種期盼而又寬容的心境去傾聽」,最後更聽見「所有的聲音、所有的目標、所有的渴望、所有的悲傷與歡樂,這一切共同譜成了生命永恆的旋律」,體悟到「萬物一體」的諦理,獲得內心的平靜,臻於圓滿自在的生命境界。

水之成語
  • 飯蔬飲水:吃蔬菜,喝清水。形容安貧樂道的生活。
  • 水到渠成:水流過的地方,自然形成水道。比喻事情條件完備則自然成功,不必強求。
  • 高山流水:形容樂曲高妙,後比喻知音難遇。
  • 逆水行舟:逆著水勢行船。勉勵人要不斷努力,否則就會落後退步。
  • 同船濟水:同乘一條船,合力渡河。比喻同心協力,克服困難。


坐看雲起

在人生的旅途上,難免遭逢逆境、逆緣,甚至可能感到走投無路,此時不妨暫且停下腳步,吟詠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: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(〈終南別業〉)當我們走到河流的盡頭,其實水並未消失,而是變成天上的雲;當雲化為雨水落在地面,又會匯聚成河流。換個角度看世界,相信心情會豁然開朗,發現天無絕人之路,處處都有柳暗花明的轉機。

最後,願大家都能以水為師,修養「水潔冰清」的品德,共創「人義水甜」的祥和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