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2期

 

【問心生活】
水靜則清。常生智慧

在地球上,有百分之七十是水,水流通各處,滋養土地和生命;而人的生命是從「元精」開始發展、生長,在五行中以「水」為代表,會影響流通全身的血液,與我們的身心共振,帶來正能量。所以水是人的先天之本和生命之源,也代表著我們本有的良善天性。

而水,主導我們的情緒,若是人的欲念過重、心量狹小,就無法包容不同的想法或是預期之外的變化,便容易時常動怒,導致呼吸不順,使得肺氣變弱,此時肝火就會上升,而火大則水枯,將會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;相對地,若是水過於旺盛,水盛則火弱,就會造成對應火的「元神」混亂,神識昏沉;而若體內之水混濁淤塞,無法流動,也會使水不能上,火不能下,水火失調,我們的精、氣、神就會萎靡不振,導致身心不安,生活不寧。

行天宮寶經《清靜經》中說:「
清者濁之源,動者靜之基。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。」我們要去濁化淤,就須從「正本清源」做起,讓體內水火交融,協調和暢,達到「中和」的狀態,就能顯現「自性」之智,體察天地,包容萬物,順應自如,能保持恆常清靜,無入而不自得。而我們要能夠「中和」,就要先將自我中心、利己主義和自私貪欲,轉化為平等心、利他之心以及感恩愛物之心,發揮身而為人的價值;當我們淨化心念,讓體內之水與火能互為包容,自然能回復到源頭的明淨,生起真正的智慧,猶如一盞明燈破除黑暗,能明是非、分曲直,可以做到「常應常靜」,也就是無論遭遇任何狀況,都能以合於天地的道德心來面對、接受、處理,始終保持內在的平靜,不起漣漪;當事情完成後,能安然放下,不起執著,身心靈平和自在。

而當體內的水清,引導火氣下降,水火調和之後,我們的四肢百骸、五臟六腑,所有身體運作都會和諧順暢,「精」、「神」合一,氣脈穩定,如此就能以智慧來立定正確的目標,並將精神力及行動力發揮到極致,做出美好的成果;而我們所散發的正向氣場和振波,也會影響許多人,與我們一起造福社會;相信我們體內的小宇宙和眾人共同凝聚的正能量,將會與天地正氣共鳴,帶來和諧清寧、四時有序的美好境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