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問心生活】
信心平等‧內外兼修
「信」,是人立身處世的重要原則,至聖先師孔夫子曾說過: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」提醒我們,人若沒有「信」這項美德,就會不知道該如何立身處世。而行天宮寶經《明聖經》中說:「信心內外平等。」進一步開示世人,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從自己的身心、內在建立起自信,一個有自信的人,對外也才能以誠正信實的態度來待人處事。
因為「信」對應到五臟中的「脾」和五行中的「土」;「脾」就好比人身中的國土,是五行之主,也是氣之本源,是人最重要的根本「孝弟忠信,禮義廉恥」這八德之所在。而所謂「人無道,路難行」,若想要經營好「君臣上下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」這五倫,建立正向穩定的人際關係,卻沒有以八德為本,不知「禮義廉恥」,就會因為無明的障蔽,使得內心堆積三毒等垃圾,導致濁氣鬱結、火氣上升,對待他人惡口惡氣,散發源源不絕的負面能量,人際關係也會因暴戾、浮躁而破裂,不能實踐「孝弟忠信」,我們做人的根基就會不穩,讓體內的國土宛如土石流一樣瓦解崩潰,連帶影響五行不順,如此不但難以在世上站穩腳跟,對於我們的身心五臟、家庭、社會,也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。
若要讓脾中之元氣充盈,五行平順,就必須排濁,將無明轉化為「內明」。而轉化的第一步,就要做到「不爭」。如《清靜經》所言:「上士無爭,下士好爭。」當我們不生起爭奪心、計較心,那麼暴戾、浮躁之氣自然會逐漸消弭,並善養出至真至誠的純善之心。而《玄靈玉皇寶經》中又言:「一念之誠,真而無妄。氣極其清,迺無纖翳朝體。」起心動念能真誠無妄,我們所散發之氣,就會逐漸轉換為虛靈清氣,沒有絲毫雜質蒙蔽身心,自然能夠使內在清明,照見萬事萬物,涵養八德正氣。
如此,我們就能成為自信之人,如同《金光神咒》中所描述的大道之性:「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,包羅天地,養育群生。」不會在乎他人的眼光,不會受到損譽褒貶或邪言惡語影響,能義無反顧去做正確的事;而充沛元氣也會帶來充足的能量潤澤身心,讓我們如同擁有豐厚養分的土地,以強大的包容力來滋養化育眾生,並讓五倫關係變得更加圓滿和諧。而這樣的虛靈清氣,也將會感通天地,毫無障礙,形成一個美好的大循環,使四時有信、風調雨順、天地清寧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