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9期

 

【問心生活】
行禮如儀‧以心印心

 

自古以來,代代皆尊崇孔夫子、 關聖帝君為「文武二聖」,行天宮寶經《孚佑帝君大洞真經》中曰:「 孔夫子何為聖?聖所以作《春秋》也。 關夫子何為聖?聖所以讀《春秋》也。」為什麼一部《春秋》能成就兩位聖者呢?

 

孔夫子身處的春秋末期,周朝衰微,禮樂崩壞,社會綱常蕩然無存。為了挽回世道人心,孔夫子開啟了漫長的周遊列國之旅,宣揚「克己復禮」等禮樂制度的正道思想。對於不時傳出子殺父、臣弒君……種種僭越的亂象,孔夫子尤其感到痛心疾首,便據實修訂魯國歷史,著述《春秋》,以「正名實、辨是非、寓褒貶」的筆法讓世人知所警惕,期能恢復倫常綱紀,人人各安其位,善盡自身本分,實現天下有道的和諧社會。

 

而相隔六百餘年, 關聖帝君降生於東漢末年,同樣也是皇室衰微、軍閥割據的動蕩亂世。為了實踐復興漢室、匡君救民的理想, 關聖帝君決心追隨漢室宗親劉先主。客宿許昌時, 關聖帝君為保護兩位皇嫂及其名節,整夜秉燭於戶外讀書,讀的就是《春秋》;暫居曹營時,識破曹操陰險心機,堅持與皇嫂分居內外兩院,並每日請侍女向皇嫂轉達問安之意,由此處可見 關聖帝君絕不因逆境而違背《春秋》大義,堅持守禮而不失禮的崇高品格。

 

如今人心不古,社會處於過度競爭、為了追求功利而忽視禮法、秩序的混亂風氣,子女弒親、父子爭權翻臉、兄弟鬩牆等悲劇層出不窮,人性也遭到嚴重的扭曲,導致人禍天災接踵而至,人們各種身心症狀明顯加劇,也引發社會群體陷入巨大的不安與危機。而要如何改變這樣混亂的時局,讓人心與社會都能長治久安呢?我們要「以心印心」,體念孔夫子與 關聖帝君重視禮法之心,以行「禮」來重振失落的綱紀。

 

我們要明白,照禮而行其實就是實踐天理,因為禮的核心是一顆尊重他人、願意為人設身處地著想的仁愛之心,所以我們在說話之前及應對進退之間,應先思考如何得體表達真誠的善意,避免粗魯無禮或逾越界限而冒犯、傷害到他人;並縮小自我,涵養寬宏的心量,來包容一切對立,寧可自己先禮讓一步,人際之間的相處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、內耗與衝突,而能長久的和諧互動。當我們行禮如儀、做到心口如一,進而調和體內的五行能量達到平衡的運轉與流動,各種相應的情緒也會跟著穩定,並影響大自然的五行能逐漸恢復,如此內外相合,圓融無礙的美好境界將會翩然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