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8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印 石不能言最可有

印章,別號「明信公子」,為先沾顏料再作印於文件的文具,若不沾印泥直接壓印,稱「鋼印」。印章分為私章和公章,象徵個人或組織的形象、信用、地位,有些印章具有法律效力,用以簽署重要文件,有些則作為閒章,寄託雅趣。

歷史的印記
 

據傳夏、商、周三代已使用印章,另有一說,印章源於殷墟甲骨文和青銅鑄造的銘文,未有定論,但就出土的文物看來,春秋戰國時期已普遍用印。

 

秦代以前,私印、官印皆稱「璽」,秦朝時,「璽」為帝王專用,百姓用「印」字;漢朝略為放寬,諸侯王與太后都能用璽,將軍用「章」,一般人使用私印,或稱印信;唐武后時認為璽字不祥,改為「寶」,但中宗繼位後沿襲舊制,後世則璽、寶並稱,民間對印章的別稱還有「契」、「圖章」、「記」、「朱記」、「戳子」等。

 

宋代因文人畫蓬勃發展,文人雅士注重書畫題跋和署款,所以印章不再只是單純的落款文具,開始有了獨特的藝術性;明清時則是印章藝術的鼎盛期,出現了許多篆刻名家,如文彭、鄧石如、趙之謙、吳昌碩等。

小小一方 天地珍藏
 

印章雖是方寸之地,但印材、雕工和篆刻藝術都不容草率。印章用料多元,有玉、石、銅、鐵、金、銀、翡翠等,而潔白的芙蓉石更有「石中君子」之稱;印面上則通過章法、篆法、刀法表達出審美趣味,字體、布局,還有便於攜帶,又可作為裝飾的「印紐」……這才造就了一顆顆精美的印章,讓愛石者摩娑於掌心,物我兩忘

 

「詩書畫印」合一,亦即連作品上的題跋、收藏印都成為鑑賞對象,甚至會影響到書畫本身的美感;所以蓋章時要斟酌用印的大小、數量,印章的顏色有時能錦上添花,其位置還能調整畫面空間感,使用得當,便是畫龍點睛,若是貪多,就如在畫面中大貼膏藥了。

 

不疾不徐 有章有法
 

我們常說:「這篇作品是『急就章』。」通常用以自謙,形容創作得太倉促,未能精雕細琢,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。

 

急就章,顧名思義是「緊急狀況下刻的章」,在東漢至魏晉南北朝間,因當時軍情緊急,時常有臨時拜封的狀況,許多將軍章的刻印過程比較急促,便不講究布局與美感,甚至潦草、出現錯字;另一個由來,則是西漢元帝下令為幼童編纂識字讀物,第一篇的頭兩個字就是「急就」,故稱〈急就篇〉或〈急就章〉。

 

事出緊急,這類印章有時反倒流露出本真之美,頗得篆刻大師的喜愛;只是我們平日行事切莫「急就章」,應該安排好足夠的工作時間,保持耐心、注意細節,把每件事情做對、做好、做得更好。

對句得佳石
 

清朝有間出名的刻字店,店主姓米。米先生替名畫家丁有煜刻了幾方印章,丁有煜很滿意,就送了塊上好的田黃石給他;米先生並無妻兒可傳,也並沒有想留下那塊石頭,但是不知給誰才好,只好出了一聯:「炭黑火紅灰似雪」,能對下聯者,便以田黃石相贈。第二天,鄭板橋經過稻田,忽得靈感,興沖沖地來米家道出下聯:「榖黃米白飯如霜」,米先生很高興,便將田黃石刻成了印章,贈與鄭板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