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8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馬背上的游牧國度 蒙古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人類約在六千年前已馴化了馬,在廣闊的歐亞草原上,更有許多游牧民族,以騎馬作為主要交通方式,形成鮮明特徵,因而又被稱為騎馬民族或馬背民族,例如斯基泰、匈奴、突厥、鮮卑等,以及對世界歷史影響極深的部族-蒙古。

 

蒙古族與蒙古國
 

蒙古族為草原部落之一族,崛起於蒙古高原的東部。西元十三世紀初,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、建立蒙古帝國,其後子孫在中國建立元朝,疆域廣闊,跨越歐、亞兩洲,十四世紀中葉後勢力衰微,許多蒙古人退回蒙古草原,過著游牧或畜牧的生活。


到了一九二四年,「蒙古人民共和國」成立,一九九二年改國名為「蒙古國」,是全球第二大內陸國(僅次於哈薩克),北與俄羅斯為鄰,東、南、西三面與中國接壤,平均海拔超過一千三百公尺,西部、北部及中部多山地,東部為丘陵及平原,南部則為戈壁乾草原;人文方面,首都與最大城市為烏蘭巴托,主要民族為蒙古族,主要語言為蒙古語,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,最著名的年度活動為「那達慕」(以摔跤、射箭、賽馬為主的運動競技盛會)


蒙古國境內共有五個地點,被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」登錄為「世界遺產」,包括兩項與俄羅斯共有的自然遺產-

  • 烏布蘇盆地:設有十二個保護區,生態系完整豐富。
  • 外貝加爾山脈:天然草原壯闊優美,且為重要河川的源頭。
     

以及三項文化遺產-

  • 鄂爾渾谷文化景觀:孕育了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傳統,保存眾多文化遺址。
  • 阿爾泰山脈岩畫群:陡峭的山岩上,遍布著不同年代的岩畫遺跡。
  • 大不兒罕合勒敦山及其周圍的神聖景觀:此山為成吉思汗的出生地,被蒙古人視為聖山。

當西方遇上蒙古
 

提姆謝韋侖是英國的探險家和作家,在牛津大學就學時,曾撰寫論文,探討歐洲與蒙古的關係;一九九○年時,對西方而言十分神祕的「蒙古人民共和國」剛向世界開放,他在因緣際會之下,得以和牧民一起騎馬奔馳,暢遊這個馬背上的游牧國度,後來撰成《尋找成吉思汗-騎馬橫越蒙古大草原》一書。作者學識淵博,談起關於蒙古的文獻與傳說,如數家珍;並在困難重重的冒險故事中,刻畫這片古老土地受到現代文明衝擊的生活百態,是一部兼具考證價值的旅行文學名著,值得我們細細品讀。

 

  • 剛剛上路,一切都顯得新鮮,眼前盡是奇觀……時間是仲夏,我們進入蒙古中部的杭愛山區。現在的天氣有點像英國的春天,鄉間是一片嫩綠的草原,鋪灑在上面的則是成千上萬、數也數不清的野花,好像藏在地底的春意,一時之間全部鑽出來,從淺黃到深紫,從淺紅到暗紅,鋪天蓋地,沒有盡頭……河水滿溢,流速減緩,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池塘。雲朵緩緩滑過天空。風吹草低,覓食的羊群被陽光一襯,閃耀著金黃光芒。蒙古包旁的馬群,看起來精神奕奕,毛色光澤亮麗。到處都可以看到剛出生的小牲口-小馬、小牛、小羊……我們騎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,馬蹄達達,所到之地,掀起了一抹淡淡的薄荷和百里香的味道……耳邊是百匹蒙古馬踏地的聲音,牧民的叫喊,馬群如波浪湧至,倏地變換隊形、交換位置。騎騁草原上,堪稱人生至樂。


-節錄自提姆謝韋侖《尋找成吉思汗-騎馬橫越蒙古大草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