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8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勤奮團結 蜂

藉由自然的規律,蜜蜂為人類示範了秩序的藝術境界。-莎士比亞

 

人人耳熟能詳的兒歌〈小蜜蜂〉:「嗡嗡嗡,嗡嗡嗡,大家一起勤做工。來匆匆,去匆匆,做工興味濃。」旋律輕快,歌詞生動,長年來眾口傳唱,使得蜜蜂忙碌穿梭、勤奮團結的形象深植人心。 您一定聽過這首兒歌,也在公園或戶外看過蜜蜂,但或許對牠們沒有進一步的認識。現在,就讓我們一起拜訪蜜蜂的國度,瞭解蜜蜂與人類文化的關係,並且向牠們學習群體的智慧吧!

 

蜜蜂的國度

們建立起秩序井然的國度,生生不息、繁衍至今,更在地球的生態環境中,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。

 

「蜜蜂屬」的成員 生物學以「域、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」八個層級,系統化地將物種分門別類。大小朋友都喜愛的昆蟲,屬於「昆蟲綱」,下有「膜翅目」,名稱來自如膜一般的透明翅膀,包括了各種螞蟻和蜂。

 

「膜翅目」中的「蜜蜂科」,又分為「獨棲蜂屬」、「熊蜂屬」、「無蟄蜂屬」、「蜜蜂屬」等;人們所說的蜜蜂,一般是指「蜜蜂屬」的成員。


「蜜蜂屬」的學名Apis為拉丁文,英文則是honey bee,其下的「種」有小蜜蜂、黑小蜜蜂、大蜜蜂、沙巴蜂、蘇拉威西蜂、東方蜜蜂(又有中華蜂、印度蜂、日本蜂等亞種)、西方蜜蜂(又有義大利蜂、卡尼鄂拉蜂、高加索蜂等亞種)等。


蜜蜂的一生

蜜蜂的生命歷程,分成以下四個階段:

  • 卵 期:蜂后將卵一個一個地產在不同的巢室中,約三天後,卵孵化成幼蟲。
     
  • 幼蟲期:幼蟲由工蜂餵養,約六天後吐絲作繭,然後化成蛹。
     
  • 蛹 期:在這個階段,蜜蜂的生理變化最大,各個器官逐漸發育成熟,約十二天後,破蛹而出,化為成蟲。
     
  • 成蟲期:每隻蜜蜂成蟲都履行著自己的使命,過著分工合作的群體生活。
     

蜂群-各司其職的社會

蜜蜂是群居的社會性昆蟲,通常由一隻蜂后、少量雄蜂和眾多工蜂形成一個蜂群,每個蜂群都猶如一個王國,組織嚴密,分工明確。 蜂后,又稱母蜂、女王蜂,舊稱蜂王,是王國的領導中心,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-蜂王質,傳遞給整群工蜂,藉以讓工蜂感知到蜂后的存在而安心工作,將整個群體凝聚在一起。


雄蜂的主要任務,是和蜂后進行「婚飛」(離巢飛行,在空中結合),共同繁衍大量後代。

 

工蜂群在蜂群中數量最多,少則數千,多則數萬,除了生育外,所有的生活重擔一肩挑起,全力以赴,任勞任怨,著實令人欽佩。

 

採蜜與授粉

工蜂採蜜時,會用管狀口器吸取花蜜,採完一朵,趕緊再採另一朵,在花叢間穿梭採集,將腹內的蜜囊裝滿,回巢交給內勤蜂釀蜜,接著馬上離巢進行第二次採集,每天可能如此往返超過十趟,飛行好幾公里,造訪成千上百朵花。 工蜂也採花粉,牠們全身滿佈絨毛,腳上也有特殊器官(如前足的花粉梳、後足的花粉籃等),極易粘附、攜帶花粉。

 

在採集花蜜、花粉的過程中,工蜂幫忙許多植物(例如柑桔類、荔枝、龍眼、西瓜、苦瓜、絲瓜、花椰菜、洋蔥、胡蘿蔔等)完成「授粉」,也就是將花朵雄蕊散出的花粉,傳到雌蕊的柱頭上,如此一來,這些植物才能結果。 假設地球上沒有蜜蜂,那麼所有倚賴蜜蜂授粉的植物,都可能減少或消失,接著,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,恐怕也更難生存,由此可見蜜蜂對於「生物多樣性」與「自然生態永續發展」的重要性。

蜜蜂與人類文化

遠古時期,人類已懂得食用野外的蜂蜜,自此以降,蜂蜜、蜜蜂一直在人類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,養蜂甚至成為一項專門職業。

 

埃及文化

古埃及人認為,蜂蜜源自太陽神的眼淚;人類養蜂的最早證據,正是出現在埃及一座太陽神廟的壁畫上,距今已四千多年。他們將蜂蜜廣泛地運用在宗教、醫藥、飲食、美容等方面;一座金字塔中發現的象形文字,甚至提到蜂蜜是「萬能的治療劑」,可見蜂蜜已與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。


希臘文化

在希臘神話中,奧林帕斯山眾神喜愛飲用的「nectar」(仙露或神酒),本意為花蜜,應該就是蜂蜜酒;酒神戴歐尼修斯被尊為「葡萄酒神」,其實也是「蜂蜜酒之神」,相傳就是祂將蜂蜜賜予人類;而太陽神阿波羅之子-阿瑞斯泰俄斯,更教會人類養蜂的技藝。

 

基督教文化

翻閱基督教經典《聖經》,隨處可見關於蜂蜜的文字,例如:〈箴言〉的作者教導兒子:「你要吃蜜,因為是好的;吃蜂房下滴的蜜便覺甘甜。」〈出埃及記〉以「流奶與蜜之地」(流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)表示神應許的國度,而神賜的天糧「嗎哪」,則「樣子像芫荽子,顏色是白的,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。」可知在基督教文化中,蜂蜜不僅代表美好的事物,也象徵著神的恩典。


中國文化

東漢的姜岐,是歷史上最早、最著名的養蜂專家,文獻記載他「以畜蜂……為事,教授者滿天下……民從而居之者數千家」,可見當時養蜂業已十分盛行。文學方面,東晉郭璞〈蜜蜂賦〉堪稱代表作,以「繁布金房,疊構玉室」將蜂巢比喻為華屋,以「咀嚼華滋,釀以為蜜,自然靈化,莫識其術」讚歎釀蜜的奧妙。醫學方面,《神農本草經》指出蜂蜜「為甘和滑潤之品……久服強志輕身」,能滋潤人的身心;《本草綱目》亦云:「其入藥之功有五:清熱也,補中也,解毒也,潤燥也,止痛也。」說明了蜂蜜入藥的功效。

群體的智慧

面對自然環境的挑戰,蜂群發展出不可思議的群體智慧,極具啟發性,值得我們參考借鏡。


蜂舞是共同的語言

每日採蜜前,偵察蜂會先行飛出探尋蜜源。但發現蜜源植物後,偵查蜂如何將正確位置的訊息,傳達給採蜜蜂呢?


如果蜜源距離蜂巢不遠,偵察蜂會回巢跳起「圓圈舞」(又稱環繞舞),亦即不斷地繞圈圈,舞動得愈猛烈,表示蜜源愈豐富,但無法顯示具體方位。

如果蜜源距離蜂巢很遠,偵察蜂則會跳「八字舞」
(又稱搖擺舞)-開頭是一小段直線,同時搖擺著腹部,接著繞半圈回到原出發點,再向另一側繞半圈,如此反覆規律地「畫八字」。這場舞蹈的時間愈長,表示蜜源的距離愈遠;而八字舞軸線與鉛垂線的夾角,則表示蜜源方向與太陽方向的夾角,例如八字舞軸線是鉛垂線向右傾斜三十度,那麼蜜源就在太陽向右三十度的方向,是不是非常神奇而有趣呢?

蜂舞,就是蜂群的共同語言,讓外勤蜂之間可以充分交流、溝通,成群結隊前往蜜源最多的地方,同心協力採集足夠的花蜜、花粉,滿載而歸。


集體決定築巢地點

當蜂群成員太多、超過蜂巢的負荷量時,蜂后會將舊巢留給新蜂后和半數的蜜蜂,帶領另一半的蜜蜂離開,尋找新的棲身之所,這種現象稱為「分群」。但您是否想過,這群蜜蜂數量如此龐大,牠們是如何決定下一個新巢地點呢?

生物學家想知道「成千上萬的蜜蜂,為何能放下個別差異,達到群體共識?」於是針對蜜蜂尋覓新巢的行為,進行實地觀察-剛開始,會由數百隻偵察蜂四下探勘鄰近環境;接下來,找到理想地點的偵察蜂
(約十幾隻)會返回蜂群,透過類似「八字舞」的不同蜂舞,傳達此地的資訊,有趣的是,當一隻偵察蜂跳舞跳得愈熱烈,就意味著牠對這個地點愈滿意,愈能說服更多蜜蜂前去探勘,同意第一隻偵察蜂意見的其他蜜蜂,就會加入牠的舞蹈;幾個小時後,一個地點的蜂潮會明顯多於其他地點,蜂群就一起飛向這個地方,建立新巢。

生物學家最終的研究結論是:「蜂群採取了一種複雜的決策模式,沒有哪隻蜜蜂擔任領導的角色。研究人員也一一探勘了這些地點,發現蜂群真的能做出正確的選擇。」


透過以上的巡禮,您是否也覺得蜜蜂十分令人敬佩呢?且讓我們效法蜜蜂的精神,勤奮不懈,團結合作,共創井然有序、和諧共榮的美好社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