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8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破蛹而出 蝶

孤蝶小徘徊,翩翾粉翅開。

併應傷皎潔,頻近雪中來。 -唐李商隱〈蝶〉

 

在古今中外文學中,「蝴蝶」是經常被騷人墨客所吟詠的主題,從單純像李商隱歌頌潔白粉蝶翩翩飛舞的身影,或是將牠比喻成花團錦簇的春光、浪漫雋永的愛情,甚至是破蛹而出的那股強韌生命力,往往帶給人類諸多美好的想像。

 

有時候,蝴蝶的生命短暫,那曼妙的身影稍縱即逝,不禁讓莊子夢蝶,引發出人生變幻無常的慨嘆;又或者,彩蝶總是來回穿梭於花叢間,難免令人產生不專一的聯想,而成了「花心」的象徵。

 

同樣的蝴蝶,在不同的眼光與情境中,竟有許許多多的意象。這種種姿態或許就像牠們變化多端的蝶衣,在給予人類視覺的驚豔之外,更多的是心頭的萬般滋味。

 

閃耀奪目 花間飛舞

回歸到蝴蝶本身,牠的美麗身影其實是大自然演化的結果。在生物學上,蝴蝶是昆蟲綱中的一個大族群,目前已知約有一萬七千九百多種,與蛾同為「鱗翅目」。

 

顧名思義,鱗翅目的特徵是牠們的兩對翅膀上覆滿角質鱗粉,呈屋瓦方式排列,外物碰觸時極易掉落。這些鱗粉是由原本扁平的密毛演化而來,顏色豐富多彩,圖案也變化萬千;尤其在陽光照射下,鱗粉的細微結構可使光線產生折射或繞射,有時竟能呈現金屬或琉璃般的光暈效果。例如蘭嶼的「珠光裳鳳蝶」,除了本身鱗粉所具有的金黃色,並且會隨著觀察角度不同,閃耀出青紫或珍珠般的色澤,令人嘖嘖稱奇。

 

如此特殊的演化結果,主要是和顯花植物有關。鱗翅目昆蟲高度仰賴植物,尤其蝴蝶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,當牠們穿梭在紅花綠葉間,那豐富的色彩與圖案不只具有辨識性別的意義,可以求偶,還能對掠食者產生警示效果,同時也更容易隱蔽在花花草草間,發揮保護作用。

 

此外,蝴蝶也因為吸食花蜜,而演化出曲管式的口器,可以深入花朵的蜜腺,同時植物也因為蝴蝶吸蜜而能傳播花粉;甚至每一種蝴蝶都只以一種或數種植物維生,彼此間形成高度的依存關係,說明了演化的奧妙與神奇。

蛹之生的啟示

蝴蝶是「完全變態」的昆蟲,其幼蟲和成蟲形態不同,生活方式也不一樣,幼蟲必須經過「蛹期」,並破蛹而出後才會變為美麗的「花蝴蝶」。

 

綜觀蝴蝶的生命史,可以分成四個階段,即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。卵期當中的幼體在具有保護作用的殼內發育;而幼蟲期則是主要的取食和成長階段,占了一生中大半的時間。

 

蝴蝶幼蟲習稱「毛毛蟲」,因為牠們身體柔軟,為了保護自己而長滿刺毛,似乎是相當有效的生存法則。為了嚇阻掠食者,有些毛毛蟲的刺毛還有毒,一旦碰觸就會長出紅疹,同時還有鮮明獨特的圖案警告來者,若是不明就裡「誤踩雷區」,絕對會讓人痛不欲生,以至於終生難忘。

 

毛毛蟲除了防範外來的侵犯,牠們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停覓食,隨著體形逐日變大,還必須蛻幾次皮,等到時機成熟,便會找尋一處隱祕安全的枝椏,開始吐絲結蛹,進入「驚天動地」的蛹期。

 

在蛹中,毛毛蟲不吃不喝,軀體各部分崩解,蛻變為成熟的蝴蝶。在接近完成時刻,蛹中蝴蝶的體形和顏色已朦朧可見,然後等到蛹殼破裂,蝴蝶掙脫而出,此即羽化。不過這時的蝴蝶相當脆弱,因為牠的翅膀仍然縮皺,必須盡快將血液壓入翅脈,使翅膀變硬、展開,才能展翅飛舞,否則功虧一簣,生命就會畫下句點。

 

毛毛蟲化蛹成蝶的過程,每一分一秒都是挑戰,不僅是本身實力的長久累積,逐漸醞釀出豐厚的成果,更必須在關鍵時刻奮力一振,才能翩翩飛起,這是超越自我的一場競賽。人類在成長的過程中,同樣也不斷面臨各種考驗,必須持續鍛鍊本身的能力,勇於突破現狀,才會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 

蝶與蛾的主要區別
日間活動。 大多在夜間活動。
觸角細長,前端為棒狀。 觸角呈絲狀或羽毛狀。
軀體較瘦長。 軀體較粗壯。
休息時四翅合攏豎立於背上。 休息時各翅疊合呈屋脊狀,覆於背上。
翅膀大多是明亮的顏色。 翅膀大多是暗淡的偽裝色。
後翅基部擴大而有力,在飛翔時支持前翅,並同時拍動。 前後翅連繫,後翅基部以剛毛與前翅上的小鉤相結合。

薄薄蝶翼 無限可能

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蝴蝶的外表雖然斑斕,但體形似乎很單薄柔弱;牠們飛舞的身影雖然曼妙,可是好像只能短距離飛行……果真如此嗎?那麼我們試著揭開蝴蝶的美麗外衣,瞭解牠們的驚人之處。

 

先就體形來說,蝴蝶隨著種類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。目前已知最小的蝴蝶有兩種,一是主要分布於非洲的「雙眼紋晶灰蝶」、二是生存於北美洲的「白緣褐小灰蝶」,兩者展翅均約一點五公分;而最大的蝴蝶則是一種僅見於新幾內亞島東部的「亞歷珊卓鳥翼蝶」,展翅寬達二十八公分,名為「鳥翼」,實不虛傳。

 

其次,蝴蝶分布領域之廣,也超乎想像,除了南極洲以外,其他大陸都可見到牠的芳蹤。而對於氣候的適應性也極強,從北極圈的凍土帶到高山之巔、從熱帶雨林到沿海的紅樹林沼澤,處處可見。

 

除了分布領域廣,許多蝴蝶還有長途遷徙的能力,其距離之遠,足與候鳥相媲美。目前確知遷徙最遠距離的蝴蝶是「帝王斑蝶」的北美亞種,牠們於每年八月開始,紛紛從加拿大東北部向南飛,途中經過五大湖區、美國中部大平原、落磯山脈,十月後陸續抵達墨西哥中部,直到隔年二、三月再北返,單程距離將近五千公里。

 

帝王斑蝶其實是中型蝴蝶,展翅約十一公分、體重約六公克左右,如此看似柔弱的身軀是如何完成遷徙的壯舉呢?生物學家研究得知,牠們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作為導航工具,所以無論陰晴風雨都不會迷失方向。

 

此外,帝王斑蝶還會以代代相傳的方式達成遷徙之壯舉,即旅途中會在某處停駐、繁殖,下一代成熟後再繼續向前飛;而到達過冬地點的一代,則會等到來年春天離開時再繁殖。因此當牠們從加拿大到墨西哥,又從墨西哥回到加拿大,其實已歷經了三、四代。

 

除了會遷徙的北美亞種,帝王斑蝶的其他族群分布非常廣,在南美洲、歐洲、印度、東南亞、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均可見,而臺灣亦有少量群體。相信就是根源於牠們一代接一代的驚人毅力,才能在許多地方開枝散葉。
 

臺灣目前已知約有463種蝴蝶,其中還有56種特有種,以單位面積計算,密度相當高,因此有「蝴蝶王國」的稱譽。在臺灣眾多的蝴蝶物種之中,有一種「大絹斑蝶」也是長途遷徙的高手,據研究,牠們會從日本飛越東海,經過臺灣,再到廣東沿海及海南島,飛行距離超過2500公里,目前是全世界第三遠的蝴蝶遷移紀錄,僅次於「帝王斑蝶」(將近5000公里)及「苧胥蝶」(將近4000公里)。另外,常見於臺灣平地與丘陸的紫斑蝶,在冬季時亦會成群從北部飛往南部的溪谷避寒,為短程遷徙的代表。

歌舞吟詠 萬般皆是情

蝴蝶的美麗與韌性,堪稱是生物演化史的傳奇,而牠們在詩歌、戲曲中的意象更是千變萬化,為藝術表現增添浪漫的浮想聯翩。

 

晚唐詩人李商隱除了前述的〈蝶〉,其實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律詩-〈錦瑟〉,第二聯的「莊生曉夢迷蝴蝶,望帝春心託杜鵑」,借用莊子夢蝶及古代望帝逝後化為杜鵑的典故,感嘆人生如夢、往事如煙。「蝴蝶」是莊子對生命匆促的比喻,也是李商隱對往昔時光的留戀。美好的片刻是這般璀璨而稍縱即逝,怎不令人心生警惕,應好好把握當下呢?

 

同樣是抒寫夢裡的蝴蝶,北宋大文豪蘇軾卻有著不同的體悟,他在〈南歌子再用前韻〉中寫道「帶酒衝山雨,和衣睡晚睛,不知鐘鼓報天明。夢裡栩然蝴蝶、一身輕……」淋雨喝酒,醉了就和衣而睡,不管明天何時起床,因為他要像夢中的蝴蝶一樣翩然自在,不管世間的運途起伏。「蝴蝶」是蘇軾的自況,他要像蝴蝶一樣自在瀟灑,在變化無常的人生中享受豪放且自我的本色。

 

在民間戲曲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中,現實中的兩人難結連理,最後雙雙化身為彩蝶,翩翩起舞。「蝴蝶」在此象徵堅貞愛情的實現,為古代受到傳統門第觀念所束縛的世間男女,帶來希望和重生的力量。

 

到了現代,「蝴蝶」仍然不時在各首歌曲中來回飛舞,一會是兒歌中的清純甜美:「蝴蝶、蝴蝶,生得真美麗,頭戴著金絲,身穿花花衣……」一轉眼,牠又搖身變成了流行歌裡「忽隱又忽現,流連花叢間,你如此多戀,嬉戲不成眠……」竟是一隻處處留情的〈美麗的花蝴蝶〉。

 

當然,「蝴蝶」也可以是年輕人實現理想的象徵:「夢是蝴蝶的翅膀,年輕是飛翔的天堂,放開風箏的長線,把愛畫在歲月的臉上;心是成長的力量,就像那蝴蝶的翅膀,迎著風聲愈大,歌聲愈高亢……」隨著〈蝴蝶飛呀〉,鼓舞我們努力奮發向上,到達成功的晴空。

 

在人類的眼光中,「蝴蝶」嬌美多姿,有時絢麗繽紛,有時卻像夢幻般難以捉摸。那麼,透過您的想像,「蝴蝶」又會是什麼模樣呢?或許也像陽光下呈現不同色彩的蝶翼,難以述說全貌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