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7期

【有情天地】

大海深深深幾許


遼闊的大海常令人產生美麗的幻想,像古代傳說中的龍王,統領著海洋中所有的水族,並能興雲降雨、消災降福。然而回歸現實,真正的大海裡雖無龍王,卻有很多深不可測的祕密,現代人對深海的瞭解或許還比不上太空……

 

地球表面積超過百分之七十是海洋,而生命也是起源於海洋。不過海洋不只是廣大,更神祕之處還在於它的深邃;深海中昏暗無光,人類就算藉助輔具其實也難一窺全貌。

不靠陽光的生命形式
 

在海洋學上,深海是指水深二百公尺以下的海域,此處光線難以穿透,無法進行光合作用,缺乏作為食物鏈基礎的生產者,所以在西元十九世紀以前,多數科學家認為深海中的生物應該很少。不過隨著探測儀器與裝備的進步,人類開始揭開深海的面紗,才驚覺深海世界原來和想像中的狀況不太一樣。

 

首先是生態系統的重新認知。在陽光可以照射到的區域,無論陸地還是水深二百公尺以上的淺海,食物鏈的基礎都是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微生物,它們是地球生命能量的根源。因此科學家原本以為,陽光是地球生命肇始的唯一能源,而深海之中並無可行光合作用的生物,若想在深海生活,僅能依賴從淺海沈降的有機物質。

 

這些物質大致分兩類:一是「海洋雪」,即小型有機顆粒;二是「鯨落」,為鯨類等巨大動物逝去後沈入海底的軀體。不過近年科學家發現,海底熱泉及冷泉所產生的礦物質,竟然也是深海生物的生命能量來源之一。

 

一九七七年,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「東太平洋海隆」的海底熱泉發現了以氧化礦物質方式維生的微生物。兩年後,團隊成員搭乘深海潛艇到達該處,親眼目睹了海底熱泉豐富多樣的生物群落,才證實了生物可通過氧化礦物質產生能量,化合成有機物,而光合作用並非生命自營的唯一方式。

 

如今,科學家已在深海熱泉或冷泉水域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新物種,其中不乏各類動物,如:蝦、蟹、蠕蟲、章魚及魚類等,牠們完全能自給自足,形成不仰賴陽光的獨立生態系統,令人不禁讚歎生命演化的奇蹟。

 

為了生存 超越極限
 

除了深海湧泉的極端環境以外,其他深海動物的生活型態也同樣千變萬化。由於深海裡缺乏光線,許多掠食者就演化出發光的本領,例如:角鮟鱇(ㄐㄧㄠˇㄢˋㄎㄤ)頭上有一枝由前背鰭演化成的發光「釣竿」,釣竿頂端內部有發光菌,可發出亮光,吸引其他動物前來,此時角鮟鱇就趁機捕食。

 

此外,深海水壓很大,身體必須承受很大的壓力,理論上生物不會長得太大。然而深海中不乏體形巨大的動物,但人類對其生活型態所知不多。例如:大王魷和大王酸漿魷是現存最大的兩種軟體動物,身體約四至六公尺長,若再加上觸手則可達十四至十八公尺,兩者皆是抹香鯨喜愛的獵物。人類雖然很早就知道牠們的存在,不過遲至廿一世紀才拍攝到存活個體的動態,許多習性仍待深入瞭解。

 

至於抹香鯨,雖在近海亦可見,但牠們卻喜歡到深海獵食,可潛至水深一千公尺以下的水域。而近年研究還發現,有一種「柯氏喙鯨」為了捕食深海的槍魷,能潛至超過一千五百公尺深的海洋,堪稱是潛水最深的哺乳動物。

 

臺灣四面環海,其中生存了各式各樣的生物,當我們在取用海洋資源的同時,也請珍惜並愛護所有的物種,讓牠們能夠永續存在、生生不息。

 

深海一二事
  1. 海洋最深處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中的「挑戰者深淵」,根據最新測量數據為深度10928公尺,若將世界最高峰「珠穆朗瑪峰」(高度8848公尺)放下去,其峰頂還距離海平面2080公尺。在如此深的海底,水壓可達海平面大氣壓力的一千一百倍,溫度僅約攝氏二度,而這般嚴苛的環境中,科學家仍能發現海參、蠕蟲、蝦、魚類等生物。
     
  2. 某些深海動物除了體形巨大,壽命也似乎比較長。有一種生存於北大西洋深海的「格陵蘭睡鯊」,體長能到七公尺,生長速度非常緩慢,約一百五十歲時才會繁衍後代,壽命達四百年之久。而生存於深海冷泉水域的「羽織蟲」,長度可達三公尺以上,牠們與蚯蚓、水蛭同屬環節動物,其壽命能超過二百五十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