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7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風鈴 時聽錚然一兩聲

風鈴,古稱「檐鈴」、「寶鐸」(鐸,音ㄉㄨㄛˊ)、「風鐸」、「響玉」、「檐馬」、「鐵馬兒」,無需敲擊,有風自鳴;多懸掛於檐下或窗邊,作裝飾品、樂器、宗教器物之用,在華人文化裡,更有以「好韻」帶來「好運」之說。

知風 響鈴
 

中華文化裡有鐘、鐸、鈴,但不完全等於現在的風鈴。古人以金鐸妝點佛塔,鈴聲因而融入宗教意涵,有「梵音」之稱,有覺知、歡喜之意,也提醒自己應平心靜氣。

 

據傳隋煬帝的皇后喜歡竹聲,若聽不見就難以入眠,於是皇帝命人以薄玉片雕成龍形,掛在檐上相互撞擊,如同竹聲,名為「薄玉龍」。唐朝《開元天寶遺事》則記載,唐玄宗的弟弟-岐王李隆範,在宮中竹林掛滿碎玉片子,風起,竹林裡便響起叮叮噹噹的聲音,有「知風」的功能,故稱「占風鐸」;後來岐王的另一位兄長寧王也效法,在自家花園裡掛滿金屬鈴噹,若有鳥雀飛來,就讓侍從扯動鈴噹「驚之」,以保護園中花果,掛風鈴的雅趣因此流傳開來。

 

到了民間,不能再以象徵皇室的「龍」造風鈴,而改用馬形,由此又產生了「玉馬」、「風馬兒」等名稱,百姓大多用不起昂貴物料,只能改以竹片或鐵片製作,至清朝更有玻璃、瓷器做的風鈴,用材愈發多樣。

靜聽風鈴意已涼
 

西元前四世紀,日本人已會用土鈴一類的樂器,至農耕時代開始在田邊設置「鳴子」嚇走鳥獸,入山時還會在身上配鈴,避免猛獸靠近;平安時代,日本貴族流行懸掛風鈴,後來傳入民間,因江戶時代時興彩色吹製玻璃,也將此技術運用在風鈴上。「江戶風鈴」狀如倒扣的茶杯,杯裡懸吊著一枝敲鈴的小棒,稱為「舌」,舌下有一根長線,掛著一張長方形的紙籤,稱「短冊」,當微風吹拂短冊,便會帶動「舌」敲擊風鈴。

 

對日本人來說,鈴音是天人之間共通的音色,因此在祭典時,常會以鈴或樂器來演奏;另外,風鈴還有消暑的作用,因其聲響清脆,令人心曠神怡,也因為風鈴動,表示有風吹拂,在心理上也能感受到涼爽。

 

心「鈴」之歌
 

風鈴正如一顆細膩的心,感受著微風細雨,並將經歷過的一切,譜成美麗的詩歌;人生的起起伏伏,亦如風兒來來去去,我們隨遇,但不隨波逐流,應時刻守住本心,知足、感恩、惜福,堅持做正確的事情,假以時日,終能獲得自在與平安,演奏出生命的心「鈴」樂章。

植物界的小鈴鐺
 

風鈴草

分類:桔梗科 桔梗屬

特徵:花兒多半往下垂,有時往上長,成吊鐘或星星狀,有紫色、粉色、淡白色等。
   又稱「鐘花」、「彩鐘花」、「彩鈴花」。



風鈴花

分類:錦葵科 莔(ㄇㄥˊ)麻屬

特徵:開花時如橙黃色風鈴懸垂,具紅色紋脈,蕊柱伸出花瓣外;又稱「宮燈花」、「瓦筒花」、「金鈴花」。

 

黃花風鈴木

分類:紫葳科 漢氏風鈴木屬

特徵:花冠呈漏斗狀,花緣皺曲,花色鮮黃;近年來臺灣許多路段栽植為行道樹,如金黃隧道。
   另有紫花風鈴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