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7期

【名著導讀】

如樹之根,如草之葉

惠特曼與《草葉集》

我存在的姿態,也是你的姿態,
因為屬於我的每個原子,也同樣屬於你。
             -〈自我之歌〉

 

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,起源於人類對眼前世界所產生的真實情感。它是自然的,是感性的,也是貼近人心的。十九世紀美國詩人華特‧惠特曼名著《草葉集》,正是一本撼動人心的詩歌集。

勤奮自學,另闢蹊徑


華特惠特曼生於紐約長島,家境並不富裕,十一歲就中斷學業,在律師事務所、報社工作,他自修苦學,磨鍊文筆,並將寫作視為畢生之志。在一次機緣下,他遠赴紐奧良擔任報社記者,親眼目睹黑奴買賣的現場,使他深刻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可貴。回到紐約後,他遊走於大街小巷,觀察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,使他對人間疾苦有更深一層的體悟。他攜帶筆記本,隨時記下心中的詩歌,愈寫愈快,愈寫愈多。一八五五年,惠特曼終於付梓,命名《草葉集》。

 

《草葉集》雖然是一本詩集,卻不符合傳統格律,不容於當時的文壇,有人給予嚴厲批評,有人公然燒毀他的作品,甚至有人認為惠普曼學識太低,只是個普通的勞工,根本沒有寫詩的資格。鋪天蓋地的嘲笑和謾罵,差點澆熄了他的熱情。在這個時候,只有大詩人艾默生給予肯定,他寫了一封信給惠特曼:「你處在一個偉大的開端,我祝福你。」

 

前輩親筆鼓勵,重新點燃了他心中的火焰,從此堅定信念,堅持自己的創作之路。一直到了晚年,他的詩作才受到普遍重視,世人尊稱他「善良的老詩人」。儘管疾病纏身,他仍筆耕不輟,一直增修《草葉集》,在他過世前所修訂的最終版,已經從原本的詩作十二首,擴增到近四百首。

歌頌生命,萬物一體


惠特曼捨棄傳統十四行詩的韻文格律,不求聲韻和修辭,也沒有固定的體例,卻能透過行雲流水、伸縮自如,又充滿彈性和張力的詩句,恰如其分表達內心激昂的情感,開創了一條嶄新的文學道路,成為「現代詩」的濫觴。惠特曼試圖用感性的筆觸,描繪出天地萬物的樣貌、芸芸眾生的輪廓。

 

核心精神方面,他在目睹黑奴買賣後,生起悲憫之心,認為只要是人,都應獲得基本的尊重,不分種族,也不分性別,自由平等的概念,經常出現在他的詩作中。另外,惠特曼肯定自我價值,每個認真生活的人—農民、馬伕、礦工、報童、修理工、學者……在他眼中,人們如同詩集之名―草葉,看似平凡無奇,卻充滿生命力,無論環境多惡劣,只要願意靠自己的力量去打拚,都能在這片土地扎根,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。就像惠特曼膾炙人口的詩句:「哪裡有土,哪裡有水,哪裡就長草。

 

最後,他認為人與天地之間,仍存在一種不可名狀的精神連結,那就是愛。透過對眾生群體的愛,對天地萬物的愛,我們就能與世界合而為一,攜手同行,一起走向光明璀璨的未來。

有個孩子往前行

有個孩子往前行,日復一日往前行……
……早開的紫丁香,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……
……一切的一切,都變成他的一部分……
……還有青草,絢麗的朝霞,紅色白色的苜蓿草……
……還有池中好奇的魚兒,以及那美麗的迷人的湖水,
還有池中的水草,優雅地搖曳著……
……日落時遠方高地上的村莊,
中間的河流,陰影,光暈,霧靄和夕照……
……翻滾的波濤,層疊的彩雲……
……地平線的邊緣,飛繞的海鷗,和海岸泥土的香氣,
這些都變成那個孩子的一部分。
那個天天向前走的孩子,
他正在走,他將永遠天天向前。

—惠特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