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7期

【守護健康】

膳食纖維知多少

膳食纖維的攝取量,理想目標為每日二十五至三十五公克;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(二○一三年-二○一六年)」,臺灣十九歲以上成年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僅十三至十五公克,可看出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情形。
 

什麼是膳食纖維?

 

膳食纖維是存於植物細胞壁與細胞間質的多醣類,屬於碳水化合物,但因膳食纖維無法被人體小腸內的消化酵素分解,因此攝取後所產生的熱量,比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低一些。膳食纖維可分為以下兩類:

水溶性膳食纖維
 

水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於水,攝取後會在胃裡形成濃稠的凝膠物質,可被大腸內的細菌分解並產生些微熱量,又分為果膠、半纖維素、樹膠及黏膠質等,來自於水果、豆類、堅果、部分蔬菜、燕麥麩、海藻及洋車前草等,攝取後能增加飽足感、延緩血糖上升速度、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,同時水溶性膳食纖維也是腸道益生菌的能量來源,可幫助調整腸道菌叢。

 

非水溶性膳食纖維
 

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不溶於水也較無黏性,又分為纖維素、半纖維素、木質素等,來自於全穀類、穀類纖維與麩皮、豆類、堅果、種子外皮與部分蔬菜,攝取後可增加糞便體積、刺激腸胃道蠕動,縮短糞便在腸胃停留的時間及接觸面積,具有減少便祕、預防憩室炎及腸癌等功用。

食物中的膳食纖維
 

六大類食物中,未精製的「全穀雜糧類」、「豆魚蛋肉類」中的豆類及其製品、「蔬菜類」、「水果類」以及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」中的堅果種子,皆含有膳食纖維。

 

「全穀雜糧類」為醣類食物,主要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,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食物如糙米、紫米、小米、燕麥、薏仁、全蕎麥、全麥等,以及南瓜、地瓜等根莖食物,均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,因此若以這些食物作為主食,可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。

 

屬於蛋白質食物的「豆魚蛋肉類」中,黃豆及其製品(如豆腐、豆干等)、毛豆、黑豆等,亦含有膳食纖維;其他蛋白質食物如魚類海鮮、肉類或蛋類,則不含膳食纖維。選擇蛋白質食物時,若想同時攝取膳食纖維,可多選擇豆類及其製品。

 

談到膳食纖維,許多人會先想到「蔬菜類」和「水果類」食物。臺灣屬於亞熱帶型氣候,蔬菜和水果種類豐富,建議國人應每天至少食用三份蔬菜(每份蔬菜約為煮熟半碗)以上,種類可多元變化,同時可攝取到有益身體的「植化素」;而「水果類」雖然有膳食纖維,但無論口感酸甜與否都含有果糖,因此對於須控制熱量和血糖的人來說,水果不宜過量攝取,每天可攝取兩份、每份約為八分滿小碗。

 

堅果種子含有必需脂肪酸、脂溶性維生素與膳食纖維,但因脂肪含量較高,建議每日攝取量約一湯匙即可,並挑選無調味的原型堅果,避免吃進過多的調味料。

外食的飲食建議
 

現代社會有不少外食族,有些餐點含有較多的油脂與鹽分,有些人則因不特別挑選食物種類,而未能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。外食仍須以均衡飲食為原則,並可掌握以下三個技巧:
 

  1. 選擇全穀雜糧食物(如糙米飯、五穀飯等)作為主食。
     
  2. 每餐搭配蔬菜,例如:選擇便當或中式自助餐時,至少以二至三樣蔬菜作為配菜;在麵店用餐,可加點燙青菜或豆芽、海帶等蔬菜類的小菜。
     
  3. 選擇黃豆製品或毛豆作為蛋白質來源。 如此一來,仍可攝取到較多的膳食纖維,讓營養更加均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