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7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陪伴自己

一個人獨處時,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。-叔本華

 

幾年前,有一部頗受好評的戲劇—《孤獨的美食家》,劇情相當簡單,述說一位中年未婚上班族大叔—五郎,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奔波,下班後最喜歡做的事情,就是獨自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尋找心目中的理想餐廳,入內品嘗美食,沒有人陪伴,也不被打擾;時而品評料理,時而回憶往事,大快朵頤的同時,也療癒自己疲憊的身心。很多人覺得奇怪,一個人吃飯明明是這麼孤單的事,為什麼五郎能吃得如此不亦樂乎?

 

學校沒教的一堂課

 

人類是群居的動物,無時無刻都需要他人的協助,才能滿足每日之所需。從小,我們在學校接受教育,一堂又一堂的課程,除了學習各種新知,也在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,讓自己習慣群體生活,日後順利融入社會。但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,卻從來沒有一堂課告訴我們如何跟自己相處,如何「陪伴自己」。

 

節奏快速的現代社會,當我們度過忙碌的一天,回到安靜獨處的狀態時,就好像有些不習慣,不知道該做些什麼,覺得很孤單,心中似乎還有一點落寞惆悵,甚至焦慮不安,恨不得趕緊打電話跟親友聊聊天,或瀏覽網路社群看看別人今天寫了什麼、做了什麼,以此排解一個人的寂寞。獨處,真的不好嗎?

其實,獨處本是一種常態。畢竟,在人生的道路上,無論多少親友從旁支持我們、幫助我們,但還是有許多事情無法假手他人,終究要我們自己去面對、去思考、去決定、去承擔。因此,適當的獨處是必要的,那是一種自省與沉潛的過程,更是修復身心的方式。就像蔣勳在《孤獨六講》中提到:「心會不安,是被寂寞驅使著,要去找自己以外的東西。可是所有東西都在自己身上了,一直向外追尋,是緣木求魚,反而讓自己慌張……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,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,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……孤獨是一種沉澱,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。

 

我們都渴望有人陪伴,一起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,但其實那個人不一定非得是別人,也可以是「自己」。學會陪伴自己,安然與自己同在,就能讓浮動喧囂的心,回到內心最深處,獲得寧靜。獨處,並不是孤立在人群之外,沉溺在與世隔絕的封閉狀態,而是雖然與他人有所連結,同時保有自我意志,既能自在跟別人相處,也能自在跟自己相處,堅定走出自己的道路。


傾聽自己的聲音
 

有人說獨處很簡單,不用學習也辦得到。走進浴室,關門沖澡,這不就是獨處嗎?半夜醒來,獨坐在黑暗中,這不也是一種獨處嗎?但這邊所指的獨處,其實並不單指外在狀態,而一種心理狀態,一種覺察自己的心理過程。今天,就讓我們做一點小小的練習,試著陪伴自己,試著和自己對話,試著瞭解自己,試著當自己最好的朋友。

 

首先,替自己找一段空白的時間,三十分鐘也好,十分鐘也行,無論如何,這應該是完全沒有人打擾,專屬於你自己的魔術時刻。在這段時間裡,你就是唯一的主人,引導自己飛行的領航員。

 

選一個安靜的空間,那可能是你的書房、臥室,或者是家裡某個角落,只要是讓你安心、放心的空間,那都很好。誠如法國哲學家蒙田說:「務必為自己保留一個空間,全然自在且不受任何干擾,在那裡建立起真正的自由,與最重要的靜謐與孤獨。」此時,請務必關掉手機和電腦,可以先泡一壺茶,或沖一杯咖啡,建議不要播放音樂,讓整個空間保持安靜,只有自己的心跳聲。坐定後,我們從呼吸開始。

專注呼吸


呼吸時,試著感受這一連串的過程。吸氣時,請把注意力放在鼻子,感受空氣慢慢進入體內。讓肺部逐漸膨脹,直到無法再吸,再將它吐出來。呼氣時,專注感受空氣從體內離開。試著把動作放慢,但也不需勉強,一切以自然舒適為原則。有時候,我們的注意力會跑到別的地方,比方說今天發生某件事情,某個情緒,或與某個人互動的過程。

 

面對這些念頭,我們不須加以評判,就像是坐在河畔的旁觀者,注視著一切順流而下,只是當下覺知,把注意力慢慢帶回來就好。繼續呼吸,直到您覺得心靜下來時,我們就可以來進行下一個步驟—自由書寫。


自由書寫
 

過去我們書寫,多半帶有目的性,或許是為了交作業,也可能是為了應付考試,或是為了記帳、提案等事務,無論寫什麼,總會有個人來替我們打分數。現在,沒有人再為我們打分數,我們只為自己而寫。 拿出紙筆,形式種類不拘。鉛筆很好,原子筆也很棒,如果喜歡粗一點的馬克筆,那當然也沒問題。紙也一樣,無論是事先準備的筆記本,或是使用回收紙,只要能乘載我們書寫的內容,都是一張好紙,但最好能有一整面的空白,讓我們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。

 

什麼是自由書寫呢?其實很簡單,就是把心中所想的念頭寫下來。該怎麼開始呢?還記得剛才呼吸時,腦海中浮現的各種人、事、物嗎?那或許就是您目前最在意的事情,不妨回想看看,然後把它寫下來。

 

如果不知道怎麼下筆,可以參考這個方式:「今天(或最近)發生的事—我的感受是什麼—為什麼?」例如:「朋友遲到十五分鐘,我覺得有點生氣,因為守時是基本禮節。」「這次提案失敗,我覺得很難過,因為我已盡力了卻沒有得到認同。」「下星期的重要考試,我覺得有點焦慮,因為準備的時間並不充裕。」

 

書寫時盡可能不停筆,也不要回頭重讀自己寫過的字句,讓流動的意識帶領我們手一直不停寫下去。不強求邏輯通順、不追求華麗辭藻,不要刪除,也不要修改,即使寫出來的句子好像很奇怪,或不符合最初的想法也沒有關係。

自我瞭解


自由書寫的目的,並不是要我們去評論自己的想法,或是判斷事情的是非對錯,它只是一個工具,讓我們專注跟自己對話,有機會看見心中真正的感受和需要,並且時常問自己,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?為什麼會這樣想?

 

請記得,無論這些想法是什麼,都不要急著去批判它,或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它。就當它是個來作客的朋友,拉張椅子請它坐下,覺察它的存在,對它微笑,與它和平共處。因為,陪伴自我的第一步,是誠實面對自己。第二步,則是學會包容和體諒,學習接納自己,接受發自內心的每一個聲音。

 

當我們可以誠實面對自己,就能替自己重新定位,找出屬於自己的方向。換句話說,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該做什麼,該往哪去,不人云亦云,也不隨波逐流。「我真的這麼想嗎?還是別人告訴我的?」「我真的想這麼做嗎?還是別人都說這樣才好?」「我是不是太在意別人的想法,而忘了自己做事的初衷呢?」

 

在陪伴自己的過程中,我們再次認識、瞭解自己。這時候,我們回到社會群體,與他人相處的同時,也能保有內心的堅定,而不受外在的紛擾所牽引,迷失了方向。走在人生的道路上,遇到有緣同行的夥伴,我們珍惜;該是道別的時候,我們也能揮揮手,互道珍重,祝福彼此順風,不會有所依戀,也沒有罣礙。畢竟,人生就是「一期一會」,不是嗎?

 

當自己的好朋友
 

回到文章最前頭,在《孤獨的美食家》裡,五郎大叔為什麼一個人吃飯,也能吃得不亦樂乎?正是因為五郎大叔瞭解自己,並全心投入自己所追求的生活,因此獲得了不假外求的樂趣,而陪伴他去追尋這個目標的,就是他自己。換句話說,他已經學會如何陪伴自己,即使沒有人陪伴,也能過得怡然自得。他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。

 

從現在起,我們也可以試著陪伴自己,透過與自我對話,傾聽內心的聲音。您將會發現,您也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,即使一人獨處,也能獲得安定自在的力量,心靈豐盈,精神富足,內心充滿平靜、喜悅和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