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4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筆 談笑千篇筆端掃

為了傳遞消息,從舊石器時代開始,人們已知取材大自然,以樹枝、石塊在沙地、或洞穴岩壁留下訊息,那些隨手可得的工具,便是「筆」的前身。

筆寫春秋
 

商朝甲骨片上有依稀的筆墨痕跡,可見秦朝前已有毛筆,由於蒙恬改良了軟筆形制,因而留名。相較於中華文化,西方世界則著重於硬筆發展,西元前三千五百年前的蘇美人,以及古埃及人都用削尖的蘆葦稈書寫;西元六世紀後,鵝毛筆翩翩飛來,使用者會在筆尖縱切一條縫以留住墨水,此為鋼筆的雛形。

 

鵝毛筆要反覆蘸墨,十分麻煩,所以出現了蓄水鋼筆,但人們起先不善於控制墨水流量,直到十九世紀,鋼筆之父威迪文解決漏墨問題,這才正式取代了鵝毛筆。而後發明的原子筆,原先價格不菲,待法國人比蓋製出塑膠原子筆後,價格下降,原子筆因此普及,可說是二十世紀的一大革命。

 

形似火箭筒的免削鉛筆,則是由臺灣的洪蠣先生發明,並於西元一九六四年申請專利,至今仍是熱銷文具。一九八四年,日本推出電子筆,自此傳統紙筆漸漸走向電子化,另外如點讀筆、翻譯筆、智慧筆、太空筆的誕生,象徵書寫走入新紀元,為人類歷史寫下了不可抹滅的「一筆」。

開筆迎春
 

筆為文房四寶之一,某些地區在孩子開始習字入學堂時,會舉行「開筆禮」,由老師握著小手寫下「人」字,期許孩子正直做人;每年行天宮也會邀請書法名家揮毫,由十二位老師寫下吉祥話語,寄寓「開筆迎春」之意。

 

善於書法,我們形容為「筆力萬鈞」,勤於寫作,稱「筆耕」、「搖筆桿」,若文采或繪畫技巧過人,便讚譽其為「凌雲筆」、「妙筆生花」;要是文意暢達,足以闡明天地自然化育的道理,則說「筆參造化」。替人訴訟,稱「刀筆吏」,而春秋時史官董狐直筆記載史事,故後世稱無所畏懼、直言記事為「董狐筆」。

 

運心為筆寫人生
 

大筆如椽(音ㄔㄨㄢˊ,柱子),留傳經世文章;小筆尖尖,描摹人間萬物。常言「字(文)如其人」,心正則筆正,我們不妨運心為筆,在生命的畫布上,揮灑繽紛色彩。

江郎可以不才盡
 

南朝梁詩人江淹,少時有文名,人稱「江郎」,傳說他曾從夢中得五彩筆,從此文采斐然,這便是前言引詩中「錦字夢中開」的典故。

 

某天,他在冶亭睡覺,夢見東晉文人郭璞;他對江淹說:「我有枝筆放在你那裡很久了,也該還我了。」江淹伸手探入懷中,果然找到一枝五彩筆,便歸還給郭璞,醒來後,他的文章再無精彩之處。

 

並非只有藝術家需要創造力,每個獨特的心態與觀點,都讓生活更加精彩或便利;那要如何永保創造力呢?可以試著拓展生活領域,用心感受日常點滴,用筆記錄所見、所思、所感,不斷地累積,終能在關鍵時刻迸發靈光。點亮我們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