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4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欣賞日常的風景 公車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公車,為「公共汽車」的縮稱,通常也稱作「巴士」(為英文bus的音譯)。根據《公路法》的定義,公共汽車又分為「巿區汽車」(亦即「市區公車」)與「公路汽車」(亦即「公路客運」),兩者都有固定路線與停靠站,差別在於前者行駛短程路線(以單一或相鄰的行政區為主),後者則行駛長途路線(跨越不同的行政區)

 

搭公車的日常
 

「公共馬車」是公共汽車的前身,源自十七世紀的法國,但到了十九世紀中期,才在法國、英國及美國的大城市變得普及。西元一八九五年,德國出現了第一輛以引擎驅動、可載六名乘客的公共汽車;隨後各式各樣的公車相繼問世,例如小型巴士、單層公車、雙層公車、三節公車等,在世界各地,承載著人們上學、上班、探親、就醫或旅行,成為最普及的大眾交通工具之一。

 

在臺灣,日治時期的臺北已有「自動車」,為公車運輸之濫觴。臺灣光復後,自臺北開始,各個行政區陸續開設了公車或客運路線,七十多年來,伴隨著人們成長,因此臺灣的公車發展史,亦為常民生活史的重要一環,例如早年上車剪票格(當時的公車車票為一格一格的票格,搭乘一次就由車掌小姐剪掉一格)、下車拉鈴繩的景況,至今仍是許多人難忘的青春回憶。

 

如今,臺灣各地的公車、客運班次都不少,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可以即時查詢路線、時刻等資訊,十分便利;再者,坐公車不需要注意路況、車況就能抵達目的地,沿途可以好好欣賞日常的風景,何樂而不為?

九路公車,開往樂園
 

利奧巴士卡力,二十世紀美國加州傑出的大學教師、演說家及作家,作品充滿溫暖和睿智;他的散文集《九路公車─享受熱情的人生》,將公車比喻為通往幸福的生活方式,人生則像是一趟追尋幸福的旅程,全書的核心主旨為「若能懷抱著愛與熱情過生活,那麼幸福不必遠求,當下擁有的一切,即是樂園」,十分發人深省。

 

另外,許多好看的繪本都以公車為題材,例如:創意十足的《你絕不能帶大象上公車》、構築出完整地底世界的《鼴鼠公車》、畫風細膩溫馨的《誰和我一起搭公車?》、巧妙融合歷史懷舊與奇幻想像的《我是公車司機》等,都很適合大人、小孩一起打開書本,共享悅讀時光。


那些來來往往的公共汽車,有明顯的時間表及起訖站,高高地張貼在站牌上;我們倆走著走著,不知不覺站在一個站牌下,抬頭細看─「九路公車,開往樂園」(bus 9 to paradise)……如果能搭上開往樂園的公車,確實不錯。只是,樂園是什麼呢?……每一個人心中的樂園仙境都有不同的景象,有人喜歡鳥語花香、綠野溪流,也有人偏愛紐約曼哈頓的摩天大廈……樂園存在於我們開闊無垠的心靈裡,用我們自己的意願和經驗去塑造,並且隨時灌溉,努力耕耘。如果人類的樂園真有一共同之處,那就是「對於有熱情、有愛心的人,生命本身就是一座樂園。」人間的萬物、藝術、家庭、友情、學習、成長─這些數不盡的樂趣就在身旁,唾手可得,何須去找尋?我們對人事物的愛愈深,接近樂園的路程也愈短。我們當下就可以擁有樂園。

─節錄自利奧巴士卡力《九路公車─享受熱情的人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