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4期

【德行如風】

明朝賢佐 商輅第一

科舉時代有所謂的「三元」:即各省鄉試第一名的「解元」、京城禮部會試第一名的「會元」,以及皇帝殿試一甲第一名的「狀元」。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中,文、武二科僅有五人「三元及第」,實可謂鳳毛麟角,而商輅又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 

商輅(ㄌㄨˋ),字弘載,出生於浙江的一個平民人家,家境並不寬裕,但自小愛讀書,在鄉里的學校中表現傑出,隨後通過考核而成為生員,於是具備了參加科舉的資格。當地縣令覺得商輅十分優秀,便資助他到省城杭州參加鄉試。果然商輅不負眾望,一舉就考取鄉試第一名,成為解元,這年他才二十一歲。

潛心鑽研‧終掄三元

由於成功來得太容易,年紀輕輕的商輅不禁躊躇滿志了起來,想要趁勝追擊,參加隔年春天的會試。不過這位年少得志的才子卻不如往日勤勉向學,在應試的空檔中,商輅大多和朋友交際應酬,以至於放榜結果竟是名落孫山,這對他來說不啻是一記當頭棒喝。

 

商輅經此挫折,反覆思索,才明白自己原先求學一帆風順之因,並非是聰明絕頂,而是認真勤讀。在痛定思痛之餘,他放棄了吏部的地方官職候補登記,而選擇進入國子監(相當於現代的大學)就讀,繼續鑽研更精深的學問。

 

就這樣,商輅整日埋首於群書之中,夜以繼日,專心致志,甚至連偶爾同學相邀賞花吟遊,都被他婉拒。八年多的時光彈指過去,但商輅卻紮紮實實累積出豐厚的才學,在三十歲這一年,禮部舉行會試,他捲土重來應考,終於洗刷往日鎩羽之恥,再度獲得第一,成為會元。

 

至此,商輅已拿下二元,距離下一個「狀元」似乎只有一步之遙,但多年前的教訓讓他深自警惕,不敢再得意忘形,仍然孜孜不倦地讀書,未敢懈怠。果然在隔年的殿試之中,商輅獨占鼇頭,榮獲明英宗欽點,成為一甲第一名,終於「三元及第」。

凡事以大局為重

商輅入朝任官未久,便遇上了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的「土木堡之變」,他和于謙等大臣上書太后,擁立英宗的弟弟郕王繼位,是為景帝,以斷絕瓦剌的要脅,延續了國家的命脈。日後英宗奪門復辟,令商輅等人起草復位的詔書,商輅不願懲罰擁立景帝的大臣,便堅持在復位詔中加入赦免條文,但此舉引起支持復辟之大臣,乃至英宗本人的極度不滿,最後他只能罷官棄職。

 

英宗之子憲宗繼位後,念及商輅的才德,於是恢復了他的官職,召入內閣。復官之初,商輅上陳勤學、納諫、儲才、防邊、裁汰冗官等八事,希望憲宗能成為英明之君,憲宗器量恢宏,一一採納。接著,商輅又替因英宗復辟而被罷黜的有為之士平反,也得到憲宗的同意。

 

不過,商輅獲得重用,卻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滿,竟彈劾商輅不稱職。憲宗聽聞,不滿有人讒言擾亂朝政,欲下令追查,結果商輅卻懇求憲宗:「臣曾經請皇上寬待進諫的人,但現在有人議論到臣,卻反而要懲處他們,這樣一來,將如何平息大眾的輿論呢?」憲宗領悟,於是不再追究此事。

 

由此可知,商輅在朝為官,不趨炎附勢,也不專擅弄權,該堅持的就剛正不阿,該寬厚的則有容乃大,他所憑藉的就是一份仁義之心。所以當時百姓稱頌他:「我朝賢佐,商公第一。」的確是實至名歸。

【見賢思齊】
 

一介寒窗士子的商輅,憑藉著刻苦自勵的精神,一步一腳印,走出自己的路,雖然曾有年少輕狂之謬誤,但能及時改正、不貳過,就是如此兢兢業業的人生態度,才能創造「三元及第」的成就。而他任官後,遇上外患(瓦剌入侵)、內鬥(英宗、景帝爭位)的紛亂,許多朝臣又結黨傾軋,更加深了動盪的情勢。但商輅卻始終謹守正道,猶如一股清流般穩定大局,故能贏得社會大眾的敬重。

 

行天宮寶經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云:「廉潔不亂心田。」勉勵世人應當清廉正直、潔身自愛、謹守本分,言行舉止都要依正道而行,不貪不義之財、不取非分之物、不做違法之事,避免為了滿足個人私欲,而傷害自己珍貴的良心善性。如此在面對外在環境的種種誘惑時,我們也能夠保持心靈的平靜安和,不起煩惱,相信人生也會更加平安順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