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1期

【守護健康】

胸口不適 中醫能幫忙

胸悶、胸痛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症狀,包括了心臟、肺部、肌肉骨骼、消化道、皮膚、心理等方面的問題,都可能造成胸口不適,一般民眾無法自行判斷病因及緊急程度,因此建議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,來排除一些較危急的疾病,例如心肌梗塞、主動脈剝離、肺栓塞、氣胸等。

 

如果是胃食道逆流或身心疾病引起的胸口不適,則可尋求中醫協助。中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況,選擇最適合的療法,運用藥物、針灸等進行調理或治療,藉以改善病情。

中醫改善胃食道逆流
 

常見症狀

前胸正中央處疼痛,常伴隨胃部灼熱感;其他可能出現的非典型症狀,則包括吞嚥困難、進食疼痛、口水變多變黏、泡沫狀口水、喉嚨異物感、慢性咳嗽、聲音沙啞、夜間氣喘、胸口有東西卡卡的感覺等。通常在飯後發生,也可能在睡覺平躺、逆流發生時才開始疼痛。

 

中醫方藥

常用半夏瀉心湯、四逆散、六君子湯、海螵蛸、浙貝母等方藥治療,使症狀獲得緩解。

 

保健之道 平時應注意飲食習慣,進食宜定時定量、少量多餐、切忌暴飲暴食,以避免胃過度膨脹。飯後至少休息十分鐘,再開始工作。減少攝取烤炸辣食物、甜點,以及咖啡、濃茶等含咖啡因飲料。抽菸會降低食道括約肌張力,戒菸有利症狀改善。睡覺時,可墊枕頭讓床頭高十五至二十公分,防止胃酸逆流。
 

中醫改善身心疾病
 

身心疾病包括壓力、焦慮症、恐慌症及自律神經失調等。

 

常見症狀

情緒或壓力引起的胸痛或胸悶,通常是雙側胸口,說不出一個確定的位置,最常見的主述是「感覺吸不到空氣,要用力吸才吸得到」。再者,症狀發生往往不定時,偶爾有、偶爾沒有,通常在玩樂休閒、專心處理事情或忙碌時,較不會發生;而在較狹窄的空間、夜晚休息、情緒激動或低落、生活壓力大時,則較為容易發生。

 

中醫方藥

常用加味逍遙散、六味地黃丸、柴胡龍骨牡蠣湯、甘麥大棗湯、茯神等方藥,來幫助自律神經傾斜的天秤恢復平衡。 保健之道 平時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,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,如慢跑、健走、騎腳踏車、瑜伽等,維持一個星期三次、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運動時間。飲食方面,深綠色蔬菜、雞蛋、堅果類、水果等,能幫助神經維持平衡。過量的咖啡因攝取恐刺激交感神經,建議攝取咖啡因含量每天不超過三百毫克。若因忙碌而犧牲紓壓時間,容易累積壓力,使身心狀態失衡,因此建議建立合適的紓壓管道,如郊外散步、培養個人興趣或嗜好等。

日常保健穴位
 

如果您常有胸口悶脹、心悸、心煩、失眠、胃痛想吐、暈車等情形的話,建議平日可適時、適度地按摩以下兩個穴位,這裡僅略作介紹,若想正確掌握取穴法與按壓方式,請諮詢您的中醫師。

 

內關穴 「內關穴」屬於心包經,位於手腕內側橫紋上二寸,大約三橫指的距離,取穴時手輕輕握拳,將一手的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併攏,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內側,無名指剛好抵著另一手的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,這時三指併攏的食指所在位置,就是內關穴。

 

內關穴有寧心安神、和胃寬胸、降逆止嘔等功效,而十總穴中所謂「內關心胸胃」,表示內關穴對於改善胸部、上腹部臟腑機能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
 

平日可適度按壓內關穴三至五分鐘,有助於緩解心痛、心律失常、胸悶、失眠、胃痛、嘔吐、胃食道逆流等症狀。

 

神門穴 「神門穴」屬於心經,位於手腕,掌心朝向自己時,在小指向下延伸、手腕關節的橫紋上,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,就是神門穴。 神門穴是心經原穴,具有補益心氣、養心安神的功效。

 

平日可用大拇指的指端對準神門穴,進行適度按摩,每次三至五分鐘,有助於緩解胸悶、心悸、心煩、失眠、健忘等症狀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