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1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傳遞真情

與人為善和氣生,待人真誠事事圓。
           
-行天宮平安心語

 

在人際相處上,我們應和和氣氣地與人為善,更要拿出真心實意、待人以誠,將心中最真實的情感、想法,藉由合宜的言語或行動予以表達,如此一來,不僅可以坦然「做自己」,也能和親友好好「在一起」,營造幸福圓滿的日常氛圍。

讓愛融入生活
 

那麼,該怎麼做,才能誠實表達自我,又與他人和諧交流呢?

 

馬歇爾.盧森堡博士在《非暴力溝通:愛的語言》一書中表示,「非暴力溝通」能幫助每個人更加瞭解自己的觀察、感受和願望,有意識地使用非暴力語言,既能誠實、清晰地表達自己,也可以做到尊重與傾聽他人。

 

透過這樣的溝通方式,我們得以在每一次互動中,清楚聽見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聲音,使彼此心意相通、樂於互助,誠如魯思.貝本梅爾的詩句:「在我說與聽的時候,/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……我心裡有話要說,/那些話對我如此重要……請透過我的言語,/傾聽我們共有的情感。」讓自然流露的愛,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。

 

以愛溝通的要素

具體上,如何以愛溝通呢?盧森堡博士提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:

 

一、觀察:我的觀察是什麼?只要單純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即可,例如對方做了什麼事、有哪些習慣等。對於這些觀察,我們不作價值判斷或評估,不去認定「好」或「不好」。

 

二、感受:我的感受為何?辨識並表達當下真實的情緒,例如憂傷、憤怒、平靜、興奮等。

 

三、需要:我的哪種需要,導致前述的感受?這裡的需要是指生命健康成長所需的一切,例如食衣住行、人生理想、與親友互相扶持、貢獻社會等。

 

四、請求:為了使彼此溝通獲得改善或向上提升,我的請求是什麼?應提出具體可行的請求,明確地告訴對方,希望他採取何種行動,來滿足前述的需要。但請切記,提出請求,也要允許對方說「不」,才有可能進入溝通與交流。

 

舉例來說,如果一位母親對青春期的兒子下達命令:「你老是亂丟髒衣服,又把客廳弄得這麼亂,還不趕快收拾乾淨!」從兒子的角度來說,這樣的語言可能屬於「隱蔽的暴力」,非但兒子不情不願,還可能造成母子之間的摩擦。

 

建議母親,可以試著採取非暴力語言:「我看到客廳桌子下、電視旁,都有你的髒衣服(觀察),我不太高興(感受),因為我看重環境整潔(需要),你能否將髒衣服放到洗衣機(請求)?」這樣的說話方式,往往更具溝通成效,兒子較願意接受母親的請求,也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。

 

表達與傾聽是一體兩面

借助上述四個要素「誠實地表達自己」,是非暴力溝通的兩大面向之一;另一面向則是「關注地傾聽他人」,亦即同理體會他人此刻的觀察、感受、需要,並且盡力達成對方的請求。保持對這兩個面向的關注,並且協助親友也這麼做,雙方便可建立起充滿愛意的正向聯繫,為人際關係帶來根本性的改變,攜手朝更美好的生活前進。

 

為了敘述之便,盧森堡博士將非暴力溝通稱為一種「溝通模式」或「語言」,但他也提醒讀者,有時說出口的話可能顯得多餘,愛的表現是不拘形式的;而四個要素也並非公式,精髓在於對要素的覺察,可根據個人風格、生活情境、社會文化做出調整,只要運用得當,假以時日,愛的花朵終將於你我心中綻放。

覺察真心 對自己誠實
 

想做到辨識情緒,其實並非易事,建議可從探索內在做起,平日要對自己的心靈狀態、生命經驗多一點覺察,甚至透過持續且特定的觀照方式,例如練習覺察每次的呼吸等,有意識地培養就在當下、不帶評判的覺知,有助於我們和內在世界產生更緊密的連結。

 

我們可以盡量找時間獨處,停止所有外在活動,像進行一項實驗般,坐下或躺著,沒有待辦事項,朝向內在的寂靜,展開從覺知出發的「心」旅行,只是單純地覺察自己的呼吸、念頭,以及情緒。

 

我現在的感覺是……

情緒是自我的一部分,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。近代心理學以「正向」、「負向」作為情緒分類的指標之一,正向情緒較接近盧森堡博士所言的「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」,負向情緒則較接近「需要未得滿足時的感受」。我們通常比較歡迎快樂、興奮、愉悅等正向情緒,較為排斥傷心、焦慮、憂鬱等負向情緒,但每個人都有這兩種情緒,皆為正常的心理反應。

 

當我們觀照內心、覺察到情緒生起時,就在此刻,請試著辨別這是哪一種情緒。可參考盧森堡博士的做法,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,幫助我們「指認」當下的情緒為何。「我現在感到歡喜。」「我現在感到沮喪。」無論出現何種情緒,都要對自己誠實,即使是負面情緒,也代表著真實自我的某一面向,不必急著否認或批判,全然接納自己所有的心情感受,方能活得誠摯而完整。

 

傾吐真話 我口說我心
 

那麼,如果此刻生起的情緒與身邊的人相關,該如何向對方傳達自己的真誠情感呢?

 

展現脆弱是一種勇敢

日本心理諮商師石原加受子的著作《人生很長,想要好好在一起》建議讀者,當我們自認遭受不適當的對待而陷入情緒谷底時,請先允許、接受自己懷著負向情緒,然後用全副身心充分地感受這份情緒,唯有這麼做,令人不適的情緒才會慢慢退去,使心靈獲得淨化與療癒。

 

接下來,請將注意力從「他人對我做的事」轉到「我有什麼感覺」,別害怕注視傷痕累累的自己,很多時候,隱藏在不滿或憤怒深處的真實感受,其實是難過、悲傷。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來,導致人際衝突、誤解的重要癥結之一,即是許多人無法覺察自己「真正的心情」,書中舉了一個常見的例子:


有個年輕女生的男友對她說:「我到時候再打電話給妳。」但是時間到了,男友卻沒有打來。 這樣的情況一發生,女生最初的真實心情是:「你沒有打來,我很難過。」此為「第一種心情」。

 

而「第二種心情」則是:「我等你等了這麼久。你以前也曾破壞過我們的約定,每次都這樣,我真的受不了你了!」 如果旁人建議女生向男友說出心情,很多女生都會把「第二種心情」誤以為是自己「真正的心情」,這樣的話一說出口,當然容易引發爭吵。

 

作者認為,我們在誠實表達時,要聚焦在「第一種心情」上,因為這才是我們「真正的心情」;再者,宣洩「第二種心情」往往顯得咄咄逼人、針鋒相對,而傾訴「第一種心情」則能使我們的口氣、態度和緩許多。

 

說出「我很難過」似乎是向對方「示弱」,但展現脆弱的一面其實非常勇敢,別害怕,請將自己「真正的心情」,直接、坦承地表達出來吧!無論對方如何回應,我們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滿足感與暢快感,因為誠實表達不是為了指責、批評、影響他人,而是為了釐清自己的情感,並向親友表明「我很在乎你」。

 

積極表達正向情感

傾訴負向情感雖然有其必要,但更重要的是時時傳遞正向情感。作者如此向伴侶表達正面感受:「你對我真好,我好高興。你陪在我身邊,我好高興。謝謝你等我。跟你在一起好開心。你光是待在我身邊,我就充滿了勇氣。看到你快樂的表情,我也會覺得很快樂。你專注在喜歡的事情上、一心一意的樣子,真是迷人。你給了我這些美好的時刻,我實在很感謝你。」不僅對方聽了心裡暖烘烘地,更能拉近彼此距離。

互相道愛 讓愛圓滿
 

在繪本故事《媽媽,你會一直愛我嗎?》中,小白熊問熊媽媽,如果牠變成紅色、綠色或藍色,不再是白色的,媽媽是否還會覺得牠漂亮又可愛,媽媽笑著說:「一定會的!因為我真的真的好愛你!」

 

到了續作《愛媽媽,怎麼表達?》,小白熊有了自己的「祕密」,一直不讓媽媽知道,最後「謎底」揭曉,原來是牠用雪堆出自己和媽媽的模樣,給了熊媽媽一個大大的驚喜,表達出對媽媽滿滿的愛! 我們若如故事所述,也經常向身邊親友傳遞真情,彼此道愛、道謝,相信許多衝突自然消弭於無形,人與人的關係會更加溫馨美滿,和樂融融。        
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