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0期

【餘音繞梁】

莫札特與鋼琴協奏曲

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,1756-1791)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,是個偉大的鋼琴家和作曲家,其音樂作品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,產量也相當豐富。

代表作有《費加洛婚禮》、《魔笛》、《安魂曲》等。

父親的栽培
 

莫札特從小就有「神童」的稱號,但其實這是他的父親-李奧波德用心栽培的成果。李奧波德本身就是個音樂家,他希望下一代能傳承衣缽,因此,莫札特約四歲左右就開始跟姊姊接受父親的訓練,學習彈奏鋼琴、樂理和作曲技巧。

 

莫札特聰慧早熟,這些困難的技術與知識,即便是成年人,也可能需要至少兩、三年的時間,才能達到初階的熟練程度,而他卻能在短短一年內通通學會了。一般小孩對於枯燥的練習都會感到不耐,莫札特卻表現出對音樂的追求與熱愛,日夜不斷練習,連休息、吃飯或睡覺都要父母提醒,他才肯停下來。也因此,莫札特的琴藝突飛猛進,小小年紀就已達專業等級。

 

努力的成果
 

這是李奧波德沒有料想到的事,因此決定積極栽培莫札特,開始帶他到處巡迴展演,一方面四處拜訪名師。無論在哪裡,即使是破舊的旅社,甚至沒有鋼琴的地方,莫札特都練習、練習、再練習,寫譜、寫譜、再寫譜,進而創作出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樂曲。

 

十四歲時,有許多人不相信莫札特的本領,認為都是他父親代寫,藉此欺世盜名,博取金錢和名聲。一個音樂學院還替他準備了特別的考試,他們把莫札特帶到一個房間並鎖上,要求他在六小時內譜出指定曲目,任何人都不能靠近;沒想到半小時後,莫札特就敲門說他寫完了,令主考官大吃一驚,這是連熟練的作曲家都要花上數小時才做得到的事情。他終於獲得眾人的認可,破格成為當時年紀最小的院士,因而聲名大噪。

 

琴藝超群的莫札特,獲得了許多工作機會,秉持一貫的認真態度,埋首於一生的摯愛-音樂,每天練琴寫譜,日夜不輟,年復一年。但也因此消磨了他的生命。三十五歲那年,《魔笛》首演大受歡迎,但寫作《安眠曲》時,他忽然臥病不起,一代大師就這樣與世長辭。

不滅的熱情
 

一般在聽莫札特的音樂時,會有一種「純真」、「喜悅」、「渾然天成」的感覺,更重要的是,他作曲時不會只顧滿足自己對技術上的追求,造成「曲高和寡」的狀況,相反地,他的音樂幾乎都很動聽,不但專業的音樂家會喜歡,連不懂樂理的市井小民,聽了也都會被感動。

 

不僅如此,他也嘗試從固定的曲式中,找出新的意義。例如在當時的「鋼琴協奏曲」,通常只是將「管弦樂團」和「鋼琴」拼湊在一起,了無新意。莫札特則運用自己擅長鋼琴的優勢,讓鋼琴在協奏曲中,有了重要的承接地位,與一整個管弦樂團互動對話。這樣的創作手法,在當時是前所未見的,甚至有點「叛逆」,不太「傳統」;但對莫札特來說,勇於追求美、追求創新,才是藝術真正的目的,這是他對音樂「示愛」的方式,也讓後世的聽眾,見證他對音樂那份不滅的熱情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