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0期

【良言妙語】

以「品格」為起點 打造全方位的人生

子曰:「弟子入則孝、出則弟;

謹而信,汎愛眾,而親仁。

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

         -《論語‧學而》

教育是社會向上的動力,然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

 

孔夫子有弟子三千人,對於教育的意義自有一番體會,因此言簡意賅地說明:身為學子,首先要學習的是在家孝順父母,讓他們身平心安。然後將這樣的精神發揮在手足之間,以禮相待,彼此友愛。那麼在家庭之外,與他人相交,我們就會體貼年長者,而對於比自己年幼的朋友,亦能提攜關懷。其次,培養端正謹慎的舉止、誠懇信實的言行,並且能普遍關懷他人,同時親近品行善良美好的人。如果這些事都可以做好,再去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。

 

引文中所提到的「文」,泛指知識與技能。知識、技能的學習雖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,但更重要的是品格的養成。孔夫子特別強調「孝弟」與「仁愛」是一個人首先要培養的作為,當我們具備了良好的品格之後,再來研習各種學問。換言之,品格就是教育的根本,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。
 

六藝六Q 一以貫之
 

那麼,品格又要如何培養呢?在古代,學生有六種科目必須學習,即所謂的六藝: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六藝涵蓋了現代的文史、藝術、科學、運動等各種領域的知識與技能;同時在各科目的學習過程中,透過與師長、同儕的互動,進而涵養人倫品格,成為術德兼修的全人。

 

時至今日,教育形式已有所演變,但內涵與精神仍如出一轍。尤其現代生活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緊密相連,一個人具備良好的品格,並且能明辨是非、篤行倫理,如此才可以真正貢獻所學,不僅能為自己打造出全方位的人生,也推動了社會朝向和諧、美善的方向發展。

 

近年許多學者提出「六Q」的人格發展概念,也就是「智力商數」(即智商)、「情緒商數」(即情商)、「個性商數」、「社交商數」、「創意商數」、「逆境商數」六者。六Q涵蓋了人格的多重面向,可說是一個人在智力、情緒、個性、人際關係、創造力及挫折適應力等方面的綜合表現。
 

美好的品格來自於生活
 

六Q由道德修為和學識涵養共同造就而成,能夠呈現一個人完整的生活能力與品格操守。因此,想要擁有良好的六Q,那麼必須先具備良好的品格;而從生活中學習人倫之理,便是最基礎的培養方式。

 

至於人倫之理,簡言之就是行天宮倡行的「五倫八德」,即親子、君臣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五種人際關係,並在互動之間實踐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」八種良知良能,以此養成高尚的人格。 玄空師父開示:「人道的根源在五倫,如果想要好命,就要從五倫做起。」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五倫,不只可以締造美善的生活,還能由小而大、由近至遠,從個人擴及到群體,發揚五倫的廣度及內涵,與時俱進,日新又新。

六Q的英文全名

智力商數IQ=Intelligence Quotient
個性商數PQ=Personality Quotient
創意商數CQ=Creativity Quotient
情緒商數EQ=Emotional Quotient
社交商數SQ=Social Quotient
逆境商數AQ=Adversity Quotient

用心體悟
 

「先學做人,再學念書。」這是教育家孔夫子認為重要的學習義理。其實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自牙牙學語、識字讀書,學習的歷程並不僅止於完成學校教育與取得文憑。更多是在面臨生老病死等人生關卡之際,亦需持續抱持精進學習的態度,透過不同的閱歷經驗,陶鑄圓融智慧、提升品格涵養。

 

西元一九六四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-馬丁.路德.金(Martin Luther King, Jr.)曾說:「智慧加上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標。Intelligence plus character- that is the goal of real education.)」其內涵與孔夫子的理念不謀而合。所以「修養品格」就是打造圓滿人生的起點,若能持續依循正道而行,那麼自然會發展出福慧良善的生命運途,獲得平安與幸福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