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8期

【餘音繞梁】

海頓與《告別交響曲》

海頓(Franz Joseph Haydn,一七三二-一八○九),是古典樂派時期的代表人物。他的音樂作品質量俱佳,一生共寫出超過一百首交響曲、七十餘首弦樂四重奏,還有許多奏鳴曲、神劇和歌劇,替古典樂的基本形式打下深厚基礎,使後繼的莫札特、貝多芬,可以依循他所開創的道路,創造出更多美妙的樂章。

愛唱歌的鄉村小子
 

海頓出生在奧地利邊境的一個小村莊,家境不富裕,父親是個工匠,不會看譜,也不會彈奏樂器,但非常喜歡唱歌,知道很多民間歌曲。他的爸爸在工作之餘,天天帶著家人一起唱歌。附近耕種的農夫、山上趕羊的牧人,在遠方聽到了,也會跟著唱和,好一幅美麗祥和的農莊風情畫。所以,海頓從小就非常很唱歌,也唱得非常好。

 

五歲時,有個遠親來訪,發現海頓對音樂特別有天分,就引薦他進入合唱團,接受各種樂器和樂理的基礎訓練。後來,海頓又跟義大利音樂家波波拉學習作曲技巧,逐漸嶄露頭角。二十七歲時,他受聘於哈布斯堡的貴族,不久升作宮廷樂長。此後三十年間,海頓全心創作音樂,致力發展交響樂和奏鳴曲。

和善幽默的音樂家
 

成為宮廷樂長後,因應當時貴族大小宴會、節日、生日等需求,海頓必須不斷客製化寫出專屬的樂曲。除此之外,他還掌管宮廷歌劇院,一年要演出一百五十場。所以他除了編寫樂譜,還要擔任指揮、兼任行政,工作既繁忙又瑣碎。但他總能把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,且生性善良的他,對所有人都非常和善,尤其照顧樂隊裡的音樂家們,大家很喜歡他,都叫他「海頓爸爸」。海頓也是個惜才之人,跟小他二十四歲的莫札特成為莫逆之交,兩人經常一起演奏、討論樂譜。連向來個性乖僻的貝多芬,也都以他為師,非常尊敬他。

 

海頓的音樂,無論是交響樂或奏鳴曲,都有一種置身大自然的純淨感,有時像鳥鳴,有時像風吹,有時又像雲捲,渾然天成;沒有慷慨激昂的情緒,有的就是一派祥和的氛圍,就像當年他在家鄉,與家人一起快樂歌唱。而他的音樂,不只是動聽,也是海頓用來「表達情感」的溝通工具。

 

當時他所事奉的伯爵,每年都要去別宮度假,一待就是三、五個月。有一年,伯爵玩興大發,決定多待兩個月,飽受思鄉之苦的音樂家們紛紛向海頓哭訴。於是,海頓寫了一首交響曲,演出到最後一個樂章時,讓團員一個接一個吹熄蠟燭、收譜離開舞台,最後只剩下海頓一個人站在指揮臺,他對著臺下聽眾微微一笑,雙手一攤。伯爵很快就明白海頓的意思,第二天就備妥馬車,讓樂團成員先行返鄉與家人團聚。後來,這首就被稱為《告別交響曲》。

 

海頓年老時造訪倫敦,發現很多貴族都只把音樂會當作一種社交場合,並不是真心欣賞音樂,常常有人聽到打瞌睡。所以海頓決定來點幽默,在平穩的第二樂章中間,忽然插入巨大的聲響,聽到睡著的貴族通通被嚇醒了,後來這首就被稱為《驚愕交響曲》。海頓從來不發怒,不與人爭,只用優雅的音樂來闡明心意,就像是個謙謙君子,永遠活在世人心中。      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