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0期

【聖心鐫詠】

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(卅八)

三教同源,要修佛證僊,首重人心歸正道;

百年一瞬,看換桑移海,都成泡景付輕烟。

【語譯】 

儒家、道家、佛家三教的教理看似殊異,實則同出儒家修德的本源,因此無論要修行成佛或證成仙道,首先最重要的,就是修清淨本心歸返正確的善道。

 

三教聖神仙佛即是明白人生不過百年光陰,轉瞬即過的實相,看清世事變幻無常,體悟到世間一切的功名富貴,終將化成夢幻泡影,如輕煙消散無蹤,所以勸勉世人放下執著,把握因緣修善積福,方能真正離苦得樂。

 

【註釋】 


一 三教:指儒、道、釋三教。
  《周書.韋夐傳》:「(北周)
武帝又以佛、道、儒三教不同,詔夐辨其優劣。夐以三教雖殊,同歸於善。

 

二 僊:「仙」的古字,指經過修煉而長生不老之人。
  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:「
僊,長生僊去。

 

三 換桑移海:桑田變為大海,大海變為桑田,比喻世事的變化快速而劇烈。
  東晉葛洪《神仙傳.王遠》:「
麻姑自說,接待以來,已見東海三為桑田。

 

四 泡景:「景」通「影」。泡沫形成後很快就會破裂、消散,影子則會隨著光線、物體的移動消長而改變,以此形容世間的萬物、現象變化不定、虛幻無常,不能永恆。
《金剛經》:「
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

【賞析】 


本楹聯書法為行楷,字體圓潤厚實、纖細中有骨力,行筆遒勁剛健、流暢盡意。

 

此聯為十六言、三組對句的中聯,讚頌三教聖神仙佛之道本同源,皆為正心勵俗、引迷入醒。

 

本聯運用「隱顯合義,正反映襯」筆法,上聯「修佛證僊」、下聯化用道教麻姑及《金剛經》「如夢幻泡影」的典故,都是以顯筆寫佛、道二教;而以「三教同源」隱筆提挈出「儒家」,同時暗指儒家的忠孝仁義亦是佛、道立身修行的道德之源;並讚歎三教教義皆是以人心為本,以正道為歸宿的修善法門。此即呼應行天宮寶經《明聖經》:「心者,萬事之根本。儒家五常,道釋三寶,皆從心上生來。

 

而「正反映襯」體現於上聯,是以正筆點明三教共同的宗旨,彰顯端正心志以修德進道的積極精神;下聯則以神明的視角,反筆警惕世人,切勿隨波逐流,否則一生汲汲營營,最終也只是一場空。而以「百年」與「一瞬」的長短時間對比,更是要強調歲月不待人,並惕勵我們應「由反歸正」,勤於觀照己心、修養善德,方能返本還源、轉迷為悟,成就仁智圓融、慈悲度世的聖神仙佛果位。

楹聯撰書者介紹

馬紹文(1894~1968) 字廬,號懷一齋主,湖北宜昌人。

 

嘗從宜都名儒楊守敬遊學,治經世之學;又曾任民初湖北省秭歸縣知事,但不願一官羈身故棄之。為人淳厚率真,工書、善畫,書法初宗漢魏,繼師晉唐,其書由雄奇歸於恬淡,所畫松竹勁挺蒼古,得力於書法。抗戰前創辦武昌藝術專科學校,以培育人才。來臺後,寓居臺北從事書畫創作,曾任中華民國畫學會理事、中國書法學會常務理事、中國生活藝術協會理事;並與張鏡微、譚遵魯共稱「詩壇三老」,又與友人共組八朋畫會、八儔書會,發揚傳統藝術。著有《馬紹文先生書畫集》等書。

楹聯小百科 萬物不言,自有深意的「以實寫虛」技法

「以實寫虛」,是指藉由描寫具體的事物、景色,表達抽象的道理,如本楹聯的下聯以「換桑移海」的景致變化,描寫時間的流逝不曾終止;並以「泡影」、「輕煙」等無法恆久存在的事物,象徵形體終將從有至無地消散、毀滅。然而,此處描述實體景物、萬象的無常,是為了襯托上聯「人心歸正道」的恆常,激勵讀者領悟《玄靈玉皇寶經》所云:「忙忙色氏,速宜務本返真;短短光陰,休惑塵華墮妄。」持續涵養道德正心,斷除欲念妄心,並發揮大力量、大智慧濟世助人,方能走上返回天庭的光明正道!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