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8期

【身在心在】

人間事.從頭說

寂寥春山空,靜坐消萬慮。

搔首望青天,白雲自來去。

   -明.孫承恩《題雜畫冊葉八首其三》
 

一國之首,稱「元首」,「元」有起始、源頭之意,而「首」者,頭也。身體若是個運轉的小宇宙,頭部就是「一身之首」;內有腦袋,掌管思考,而外生青絲,是個性、情意之展現。此身種種,還得從「頭」說分明。

「首」先告訴你
 

頭部不像四肢那麼靈活,卻也足以表達許多「肢體語言」。害羞時的「低頭」、專注工作的「埋頭」,或眷戀地「回頭」,繼而「翹首」盼望;感到煩惱,只能「搔首」,但頭愈抓愈癢,事愈想愈煩,似乎永遠抓不到癢處…… 不過,頭部有趣之處,並非它能「搖頭晃腦」,在於「腦袋裡面的東西」,腦能維持平衡,控制心跳、呼吸、肌肉,調節血壓、出汗、體溫,還能記憶、思維、學習、解決問題……這些功能缺一不可,所以說腦是生命的「源頭」。而人之所以為「萬物之靈」,也是因為我們能夠思考,探詢世界的奧妙。


煩惱三千丈
 

相對於頭腦的理性,頭髮真是太「感性」了。婚配時想與另一半「結髮」、「共度白首」,但一不如意就「長髮為君剪」;從前學校有髮禁,學生為了多留一公分,想出各種「奇招」躲避檢查,因為一公分不僅是數字,而是珍貴的青春和自由。


常言「三千煩惱絲」,其實頭髮遠不止三千根,而我們的想法跟念頭更多,一念三千,簡直無窮無盡;要是想得太多、太苦,壓力就會反映在身體上,如生出白髮、犯頭疼。僧侶剃度,便是要以「慧劍」斬「煩惱絲」,以有形刀剪有形的髮絲容易,但斷除無形的煩心比較難,當煩悶「春風吹又生」,該怎麼辦呢?


調整想法 改變人生


醫師說壓力性白髮能夠逆轉,同理可證,煩惱心也能「撥亂反正」。注意到了嗎?是「心態」,而非煩心「事」,因為事件是中性的,所謂「好壞」,在於我們的觀點、思維方式,以及如何面對;誠如美國哲學家、心理學家威廉.詹姆斯所言:「你如果能改變你的心意,你也能改變你的人生。


為了生存,人類本有擔憂的天性,加上有些人的右腦特別細膩,常感到煩惱也很正常,與其逼著「不去想」,倒不如設下「一天盡情煩惱十分鐘」,時間到了就去做別的事情,一旦設定時間,就會發現實際煩憂的時間根本不到十分鐘;再者,請遠離「思維陷阱」,例如非黑即白的價值觀、莫名的「讀心術」,自認別人一定是針對我、討厭我,更不要一再「反芻」負面情緒。


我們需要的,是給思維多一點「彈性空間」,放棄「必須」、「絕對」等看法,找尋其他更多可能,並試著肯定自己的成就,一步步重建對生活的信心;就算「容易想太多」,那也只是特色,而非缺點,去理解並運用這份獨特,一樣可以開創幸福的道路,畢竟,我們可是自己人生的「元首」啊!

當煩惱來敲門……
 
  • 暫停一下,寫下煩惱,並列出「這些想法的證據」。
  • 動起來,伸展肢體,讓大腦的痛苦跟身體暫時分離。
  • 閉上眼睛,舒適地坐著,在心裡一一掃描身體的各部位,到眼睛,就告訴自己「眼睛放鬆」,依此類推。
  • 當自覺又掉進「思維陷阱」,馬上提醒自己「不」、「今天不行」。
  • 善待自己,疲勞就休息一會兒,想想快樂的事,或做得好的部分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